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欧美在线看片a免费观看,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亚洲 成人 综合 另类 图区

  網站首頁 Home Page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簡稱中農富通)是農業高科技服務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近千名高學歷、高素質、實戰經驗豐富的一線人才組成的團隊,和1000余位來自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資深專家,多次承擔并榮獲多項國家重大攻關課題獎項。中農富通總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東、廣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四川中農富通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四川中農富通)隸屬于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作為中農富通旗下全資子公司,四川中農富通面向西部地區開展包括市縣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規劃、縣域農業發展戰略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規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示范園規劃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等領域的研究與規劃等多種類型的現代農業高科技服務,致力于打造西部地區農業高科技服務綜合開放式平臺。

  全鏈條服務 Whole chain service

在區域發展和鄉村產業層面,開展頂層設計,研究謀劃發展休閑農業園區、農業地產、主體農業度假區、農業文旅商綜合體、農業產業新區(新城)、特色小城鎮等大型農業項目提供戰略策劃、發展規劃、區域經濟與園區總體策劃、品牌與形象策劃、概念性規劃、全過程項目管理咨詢等服務內容。

  案例展示 Case Show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簡稱中農富通)是農業高科技服務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近千名高學歷、高素質、實戰經驗豐富的一線人才組成的團隊,和1000余位來自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資深專家,多次承擔并榮獲多項國家重大攻關課題獎項。中農富通總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東、廣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

  新聞資訊 News Information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簡稱中農富通)是農業高科技服務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近千名高學歷、高素質、實戰經驗豐富的一線人才組成的團隊,和1000余位來自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資深專家,多次承擔并榮獲多項國家重大攻關課題獎項。中農富通總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東、廣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

  關于我們 About Us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簡稱中農富通)始終堅持國家戰略,秉承“聚世界一流農業人才、建國際優秀推廣平臺”的發展愿景,整合人才科技資源,為政府、企業等提供鄉村產業項目策劃、規劃設計、工程建造、科技推廣、運營管理、農產品產銷對接等多元化、全方位、一攬子服務,可做到“交鑰匙”的精品工程,項目覆蓋全國,得到社會廣泛好評。

  集團機構 Group organization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簡稱中農富通)是農業高科技服務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近千名高學歷、高素質、實戰經驗豐富的一線人才組成的團隊,和1000余位來自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資深專家,多次承擔并榮獲多項國家重大攻關課題獎項。中農富通總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東、廣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

【產業發展類】2023農業政策大匯編

作者:

發布:2023-04-21 09:50:05

閱讀:181

 

產業發展

 

33.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支持政策
 
2018-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1109個鎮(鄉)聚焦主導產業,建設標準原料基地、集約加工轉化、緊密利益聯結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強鎮,發展壯大鎮域經濟。2022年,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將支持新創建200個農業產業強鎮。在主導產業上,支持建設鄉鎮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1個優勢明顯的農業主導產業。在建設任務上,支持主導產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發展,提升種養基地、加工物流等設施裝備水平,培育主導產業經營主體,促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在資金支持上,采取批準建設時補助300萬元、通過認定再獎補700萬元的方式,調動地方主動作為、加大投入的積極性,提升建設效果。
圖片

34.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支持政策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鄉村產業振興的平臺載體。2017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6年對產業園建設作出部署。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支持創建了200個全產業鏈發展、現代要素集聚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其中已認定130個,帶動構建了國家、省、市、縣產業園建設體系,基本形成了以產業園為抓手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工作格局。
圖片
2022年,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安排創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主導產業上,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支持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豬、天然橡膠、棉花、食糖、乳制品、種業、設施蔬菜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適當兼顧對農民增收有突出作用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在重點品種上,傾斜支持大豆和油菜生產,擬選擇部分種植規模大、擴種基礎好的縣區,創建大豆和油菜產業園。
圖片
在建設任務上,重點推進全產業鏈建設,強化科技支撐,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促進產村融合發展。在資金支持上,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分1億元和7000萬元兩個檔次,對批準創建的國家產業園分年度予以支持。在建設區域上,產業園應布局在縣域內,區域范圍涉及2個及以上鄉鎮,不得整縣或跨縣創建。

35.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支持政策
 
2020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啟動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省域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推動全產業鏈開發,打造具有綜合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經濟帶。截至2021年,中央財政支持建設10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激發了各地發展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的積極性,集中力量鍛造產業長板、補齊發展短板、延長產業鏈條,有力提升了主導產業的發展活力和綜合競爭力,對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和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構建形成重要支撐。
圖片
2022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繼續支持各地建設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通過補短板強弱項,延長產業鏈條,拓寬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提高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形成利益聯合體或共同體,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36.農產品初加工稅收減免政策
 
農產品初加工依法享受國家稅收減免政策,根據《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試行)》《關于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農產品初加工范圍的補充通知》,種植業類的糧食、林木產品、園藝植物(含水果、蔬菜、花卉初加工)、油料植物、糖料植物、茶葉、藥用植物、纖維植物、熱帶和南亞熱帶作物初加工,畜牧業類的畜禽類、飼料類、牧草類初加工,漁業類的水生動物、水生植物初加工,均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以購進農產品為原料生產液體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購進農產品無論是否用于生產上述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均按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實施辦法》規定抵扣。
圖片
農產品加工企業購進農產品,可憑增值稅發票、海關進出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或銷售發票抵扣進項稅額。2022年,將繼續支持地方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完善農產品初加工所得稅優惠目錄,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37.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優惠政策 
 
農產品初加工用電依法享受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優惠政策,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銷售電價分類結構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各種農產品(包括天然橡膠、紡織纖維原料)進行脫水、凝固、去籽、凈化、分類、曬干、剝皮、初烤、漚軟或大批包裝以提供初級市場的用電屬于農產品初加工用電,按規定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約0.5元/千瓦時;而直接以農、林、牧、漁產品為原料進行的谷物磨制、飼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類加工、水產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堅果等食品的加工用電屬于農副食品加工業用電,按規定執行工商業及其他用電,0.8~1.0元/千瓦時。
圖片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推動適時修訂農產品初加工用電范圍,指導各地認真貫徹執行農產品初加工享受農業生產用電政策。

38.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政策
 
為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
圖片
2021年,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通知》,在混合型產業用地范圍、用地空間布局、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盤活存量用地和優先增量用地、優化用地手續等5個方面有突破。尤其是在用地空間布局上,提出縣域、鄉鎮和村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主要類型。引導盤活存量用地和每年新增用地向鄉村產業項目和鄉村產業聚集區傾斜。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推動各省制定配套實施細則,確保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落實落細。

39.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支持政策
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采取有力有效政策措施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引導各地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多縣一帶”,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布局不斷優化,集聚化、規模化、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區域資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資源優勢逐漸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圖片
一是新認定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加大力度培育主導產業突出、創業創新活躍、聯農帶農緊密的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引導發展布局集中、規模適中、特色鮮明、效益明顯的鄉村產業微型經濟圈,形成一村帶數村、多村連成片的發展格局。
二是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品牌。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要求,以質量信譽為基礎,創響一批鄉村特色知名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
圖片
2022年,將發掘推介一批鄉土特色鮮明的鄉村特色產品和產業發展帶動力強的鄉村工匠,編印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品和鄉村工匠目錄,講好產品、產業和鄉土工匠故事,創響“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鄉字號”“土字號”特色產品品牌。引領農民就業創業、增收致富。

40.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政策
 
國家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目前,全國縣級以上龍頭企業超過9萬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959家。加快培育龍頭企業牽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農戶參與的產業化聯合體,已形成7000多個聯合體。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繼續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圖片
一是壯大龍頭企業隊伍。開展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淘汰、遞補一批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推介2022年度農業產業化頭部企業,發布主要品牌商標,形成典型案例模式。以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監測為“指揮棒”,指導各地培育一批省、市、縣級龍頭企業,形成“四級聯動”的龍頭企業發展格局。
圖片
二是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制定國家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標準,開展國家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建設,引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共同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落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關于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意見》,加大對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金融支持力度,緩解聯合體發展融資難題。
三是引導龍頭企業助力共同富裕。重點加大脫貧地區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帶動當地產業提檔升級,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結合脫貧地區重點產業、重要基地,組織發達地區龍頭企業到脫貧地區考察對接,促進投資興業、產銷銜接;組織脫貧地區龍頭企業到發達地區開展學習交流,開拓視野,提升能力。

41.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支持政策
 
2020年,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要優化鄉村旅游業,聚焦重點區域、注重品質提升、實施精品工程、提升服務水平。2021年,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以生態農業為基、田園風光為韻、村落民宅為形、農耕文化為魂,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進一步做精做優鄉村休閑旅游業。
圖片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支持農民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的鄉村民宿、農家樂特色村(點);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深入發掘農業的食品保障、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促進農業與休閑、旅游、康養、生態、文化、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產業的類型,提升鄉村經濟價值,推動鄉村休閑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圖片
一是打造精品工程。遴選一批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動產村融合發展,帶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價值提升;推介一批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一批鄉村休閑旅游優勢品牌和城鄉居民休閑旅游“打卡地”;建設一批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打造鄉村休閑旅游先行區。
圖片
二是提升服務水平。完善餐飲、住宿、休閑、體驗、購物、停車、廁所等設施條件;研究制定休閑農業行業服務指南,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落實金融支持休閑農業發展的政策;加強從業人員培訓,開展行業發展情況調查。
三是創新發展業態。發掘地方文化、民族特色、傳統工藝等資源,開發研學教育、田園養生、親子體驗、拓展訓練等項目,引導有條件的休閑農業園建設科普基地和中小學生學農勞動實踐基(營)地。

42.農村創業創新支持政策 
 
2020年6月,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退役軍人部和銀保監會等八部門印發《關于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引導返鄉農民工,入鄉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以及在鄉能人創業創新。到2025年,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100萬以上,基本實現農業重點縣的行政村全覆蓋。
圖片
支持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有條件的地區對首次創業、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可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支持擴大創業培訓范圍,將有培訓需求的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全部納入創業培訓范圍,組建專業化、規模化、制度化的創業創新導師隊伍和專家顧問團,建立“一對一”“師帶徒”培養機制。鼓勵建設農村創業創新平臺載體,設立創業服務專門窗口,為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就地就近提供一站式服務。
圖片
2020年11月,農業農村部聯合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和銀保監會等六部門印發《關于推進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 提升農村創業創新水平的意見》,明確提出以培育初創型和成長型企業為重點,依托現有相關園區存量資源,配套創業服務功能,爭取到2025年,在全國縣域建設1500個功能全、服務優、覆蓋面廣、承載力強、孵化率高的返鄉入鄉創業園,基本覆蓋農牧漁業大縣(市)和勞務輸出重點縣(市),吸引300萬返鄉入鄉人員創業創新。2022年,進一步深入實施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育行動,加強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訓,認定一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示范園區(基地),優化農村創業創新環境,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在鄉創業創新。

43.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支持政策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
圖片
2022年,重點圍繞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兼顧地方優勢特色品種,合理布局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加快補齊發展短板,提高設施運營效率。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方式,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并擇優支持蔬菜、水果等產業重點縣開展整縣推進。依托縣級及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已登記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重點支持建設通風貯藏設施、機械冷藏庫、氣調冷藏庫,以及預冷設施設備和其他配套設施設備,具體由主體根據實際需要確定類型和建設規模。補助標準為不超過建設設施總造價的30%,單個主體(不含農墾農場)補貼規模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具體補貼標準由地方制定。

44.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支持政策
 
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強化綠色導向、標準引領和質量安全監管,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加強資源整合、政策集成,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創建,到2025年創建500個左右示范區,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去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啟動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工作,經縣級政府申請、省級部門擇優遴選、專家評審和社會公示后,已將北京市平谷區等100個縣(市、區)列入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
2022年,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部署,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再創100個左右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并持續推進示范區建設工作。一是加強指導服務。推動首批承擔示范區創建任務的縣(市、區)細化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促進示范區建設整體上水平。二是加強政策扶持。指導各地用足用好中央三農支持政策,加快把政策轉化為行動計劃、建設項目。推動各地統籌用好財政資金,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等向示范區集中,支持示范區創建。三是加強監測評估。完善創建工作監測指標體系和建設成效評估指標體系,跟蹤調度各示范區機制建設、工作進展、政策落實等方面情況,加強對示范區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建設水平評價。

45.推進農業對外合作園區建設政策
 
2016年,農業部作為農業對外合作部際聯席會議總召集人單位,牽頭啟動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和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試點遴選認定工作。2017年,認定10個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和10個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開展首批建設試點。2018年和2021年,推動濰坊國家農業對外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和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獲批設立。
圖片
國際合作-中農富通
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深入推進相關工作,依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管理辦法》加強試驗區規范管理和政策先行先試,啟動新一批試驗區認定工作。視情開展新的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業對外合作“兩區”建設的指導和宣傳,開展經驗交流活動,實現高質量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對外開放發展。

46.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建設政策
 
2021年,農業農村部啟動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認定和建設。2022年,啟動新一輪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認定,持續推進基地建設,夯實農業外貿基本盤、示范引領農業高質高效發展,以農產品貿易助推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是開展機制化片區活動。結合行業和市場特點分類指導,聚焦規則精解、突出實操運用、強化觀摩體驗、促進同業對接,增強活動實用性和吸引力。
二是強化國際標準認證。強化國際高標準認證認可服務,給予企業系統、持續、可及的指導,提升出口產品美譽度,為國內農產品企業出口賦能。
圖片
三是培優培強自主出口品牌。繼續為基地企業提供出口品牌商事認證服務,2022年將擴大服務覆蓋面,全方位、分品類、分市場宣傳推介。四是發揮貿易促進平臺服務作用。支持國貿基地參加國內外高質量展會,助力抓訂單、拓市場。涉外展會對國貿基地給予展位分配傾斜,組織更大規模的集體參展,具備條件的開辟展示專區,協調國內外專業采購商定向集采。五是做細做實出口公共服務。聚焦產品創新、國際認證、國際營銷、關稅籌劃和業態模式創新,推出一批可學、可鑒、可用的國貿基地最佳實踐案例。用好外媒、外嘴,增強優質產品品牌對外傳播力。

47.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持續發展支持政策
 
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以深入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為抓手,突出全產業鏈開發、龍頭企業帶動和聯農帶農機制,強化工作協調統籌、任務督促落實,推動政策持續優化、投入持續加大、要素持續集聚,切實發展壯大一批能更多帶動就業的特色優勢產業,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做實產業規劃。指導脫貧縣編制好“十四五”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組織脫貧地區開展規劃審查,確保規劃質量。發布脫貧縣“一主兩輔”特色主導產業目錄,引導各類資源要素集聚主導產業,打造“一縣一業”。
圖片
二是落實幫扶政策。督促各地進一步提高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占比不低于55%。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為脫貧地區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產業提供信貸擔保支持,加大小額信貸投放力度。支持脫貧地區開發特色產業險種。
圖片
三是做強產業全鏈。制定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提升行動方案》,引導脫貧地區聚焦主導產業,圍繞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產業園區等,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引導龍頭企業到脫貧地區布局加工產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把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產業鏈增值收益留給脫貧群眾。
四是優化服務保障。繼續組織開展產業技術專家組服務,支持脫貧地區全面實施農技推廣特聘計劃。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科技特派團,建立產業技術顧問制度。健全脫貧縣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加快培養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持續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推動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脫貧地區建立穩定產銷關系。強化脫貧地區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建設,實現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全覆蓋。對脫貧地區認證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優先辦理并減免費用。加大脫貧地區農業品牌公益宣傳,聚焦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農業品牌一對一幫扶。
五是打造典型樣板。選擇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聯農帶農效果明顯的脫貧地區,整縣或整市創建一批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認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等項目向引領區傾斜,示范帶動全國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

 

48.脫貧地區產銷對接支持政策
 
2018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深入開展貧困地區產銷對接工作,聚焦重點地區,創新對接形式,取得了積極成效。牽頭組織系列貧困地區產銷對接活動,四分之三以上貧困縣參加,累計簽約額超500億元。搭建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平臺,有力推動了貧困地區樹立市場意識、拓寬銷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增加農民收入、提升產業質量,成為產業扶貧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圖片
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對接關系。聚焦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組織開展系列產銷對接活動,依托大型電商、行業協會完善長期網上銷售平臺,加強脫貧地區品牌農產品宣傳推介,帶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共同支持,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區域和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滯銷監測預警和多方聯動應急處置機制,關注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時段,編制農產品產銷形勢報告,探索建立脫貧地區產銷對接長效機制。

49.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支持政策
 
按照《關于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工作的通知》部署,2022年繼續在110個縣開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引導市場主體建立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推動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實現優質優價帶動農民增收。
充分發揮益農信息社深入農村、聯系農民的優勢,結合“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發揮當地產業優勢,做好優質特色農產品上行。

50.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
 
2022年,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推進由數量增長向量質并舉轉變,以內強素質、外強能力為重點,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實現經營質量效益、物質裝備水平、產業支撐能力、組織服務提升小農功能穩步增強,在穩糧擴油中充分發揮作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的主體支撐。
圖片
一是加快提升主體素質。廣泛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宣傳培訓,引導農民合作社規范財務會計管理。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內部管理,完善章程制度,健全收益分配機制,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建立家庭農場統一賦碼制度,探索構建“一場一碼、一碼通用”的管理服務機制。開發推廣家庭農場“隨手記”軟件,引導家庭農場實現財務收支、生產銷售等信息化。依托“耕耘者”振興計劃、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專題培訓班,開展針對性、實操性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培訓,提升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和家庭農場經營管理人員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圖片
二是切實增強主體競爭力。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支持示范社和示范家庭農場建設倉儲保鮮冷鏈設施,改善生產條件,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承擔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涉農項目建設和管護任務。引導以家庭農場為主要成員組建農民合作社。支持農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組建聯合社。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間再聯合、搞聯盟,統一生產標準和供貨標準,統一采購農資和產品銷售,以規模優勢增強市場話語權。引導推動農民合作社辦公司,探索延長產業鏈條、整合資源要素、創新組建方式、健全規范管理、加強利益聯結的有效路徑,推廣一批成熟經驗和模式。
圖片
三是深入推進社企對接。按照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根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需要,遴選更多優質企業,通過優化社企對接機制、匹配優質市場資源、跟進配套指導服務,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決市場營銷、品牌培育、融資保險、技術集成應用等共性難題。
四是創新指導服務方式。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輔導員隊伍建設,以省為單位啟動“千員帶萬社”三年行動,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點對點指導服務。鼓勵創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中心,采取擇優遴選、掛牌委托、購買服務、備案管理等辦法,引導有意愿、有實力的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共建服務中心,提供運營指導、事務代辦、交流培訓、技術推廣等公共服務。扎實開展第三批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提升試點縣域農民合作社整體發展水平。深入開展示范社和示范家庭農場創建。遴選推介第四批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典型案例。 

51.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各類主體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推動主體壯大、模式創新、領域拓展、資源整合、行業規范,更好地引領小農戶和農業現代化發展。
圖片
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圍繞糧食和大豆油料生產,支持各類服務主體集中連片開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等服務,提高技術到位率、服務覆蓋面和補貼精準性,推動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
加快主體培育,按照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服務專業、競爭充分的要求,引導支持各類服務主體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創新服務機制,深入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指導試點單位圍繞試點任務,積極探索和總結試點在創新服務模式和組織形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等方面的有效方法路徑。整合服務資源,鼓勵服務主體圍繞農業生產主體的迫切需求,為其提供集農資供應、技術集成、農機作業、倉儲物流、農產品營銷等服務于一體的農業生產經營綜合解決方案,探索建設聯盟、協會、指導服務中心等多種類型的行業組織,破解生產主體和服務主體做不了、做不好的共性難題。
圖片規范行業發展,指導各地分行業制定服務標準和規范,推廣使用示范合同文本,建立縣級服務組織名錄庫,探索形成服務主體監管有效機制。組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遴選推介,總結推廣一批典型服務模式、服務標準、綜合解決方案等。指導各地實施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聚焦糧食和大豆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因地制宜發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

52.糧改飼試點支持政策
 
2016年以來,國家在“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17個省份和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啟動實施糧改飼政策,選擇牛羊養殖基礎好、玉米種植面積較大的縣實施全株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料收貯的糧改飼補貼。在主推青貯玉米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推廣苜蓿、燕麥、甜高粱等優質飼草料品種。大力發展社會化專業收貯服務組織,提高優質飼草料商品化供應能力,持續增加優質飼草料有效供給。
圖片
2022年,繼續在試點區域內實施糧改飼政策,以農牧交錯帶區域為重點,補助對象為收貯利用優質飼草料的草食家畜養殖場(戶)、飼草料專業收貯企業(合作社)或社會化服務組織。補貼品種包括青貯玉米、苜蓿、飼用燕麥、黑麥草、飼用黑麥、飼用高粱以及其他優質飼草料,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可將當地有使用習慣、養殖場(戶)接受程度高的特色飼草品種納入補貼范圍,但不包括采收籽粒以后玉米秸稈或其他作物秸稈。補貼方式為各地根據收貯主體實際收貯飼草料的數量核算發放補貼資金規模,補貼標準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自主確定。各地在確保完成糧改飼面積績效目標基礎上,可探索實施貸款貼息、支持收貯設施設備建設等創新方式。各地可支持大型收貯主體開展跨縣域優質飼草料收貯。

53.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
 
為提高奶牛生產效率和生鮮乳質量水平,2012-2018年,國家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支持苜蓿種植、收獲、運輸、加工、儲存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提升,增強苜蓿等優質飼草料供給能力。
圖片
2019-2021年,支持的苜蓿面積擴大到100萬畝,并在準入面積、實施周期等方面給予放寬。2022年,重點支持達到行業標準1級以上的優質苜蓿干草與青貯苜蓿推廣應用。

54.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行動
 
為落實《“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示范帶動奶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啟動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行動。
圖片擇優支持奶業大縣發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推廣應用先進智能設施裝備,推進奶牛養殖和飼草料種植配套銜接,選擇有條件的奶農、農民合作社依靠自有奶源開展養加一體化試點,示范帶動奶業高質量發展。

55.漁業資源保護補助政策
 
2022年,中央財政繼續在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項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方向安排資金支持。增殖放流物種以重要的、洄游性的經濟水生生物物種、珍貴瀕危水生生物物種,以及對水域生態修復具有重要作用的水生生物物種為主。
圖片
增殖放流工作應嚴格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科學選定增殖放流水域和物種,加快苗種供應體系建設,提高供苗質量;規范增殖放流全程監管,完善苗種招標采購、放流跟蹤監測等制度。

56.漁業發展補助政策
 “十四五”期間,國家繼續實施共同事權轉移支付、一般性轉移支付相結合的漁業發展支持政策。政策聚焦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以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按照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的思路,構建與漁業資源養護和產業結構調整相協調的新時代漁業支持政策體系,為漁業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其中,共同事權轉移支付資金重點支持海洋牧場、現代漁業裝備設施、漁業基礎公共設施建設、漁業綠色循環發展,以及漁業資源調查養護和國際履約能力提升等方面。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主要支持地方政府統籌推動本地區漁業高質量發展,對遵守漁業資源養護規定的近海漁船發放漁業資源養護補貼、統籌用于漁業發展和管理的其他支出。

 

57.天然橡膠生產能力建設政策
 
天然橡膠是國家戰略資源,在保障國民經濟運行和國家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長期以來,中央基本建設投資支持海南、云南、廣東等主產區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建設。
圖片2021年,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十四五”天然橡膠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在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實施天然橡膠生產能力建設,聚焦關鍵領域和核心環節,著力補短板強弱項、興產業提效益,進一步提升天然橡膠基礎支撐能力,提高產業競爭力和綠色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我國天然橡膠產業高質量發展。具體支持內容包括膠園生產基地建設、初加工和產地倉儲能力建設和產業鏈重點支撐等工程建設。
2022年,國家將繼續安排資金用于海南、云南、廣東等主產區更新、定植、撫管膠園,建設膠園道路、儲膠池、管護用房等膠園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橡膠初加工廠和落后設備,建設天然橡膠科技創新中心和試驗示范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