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1-12-13 14:05:51
閱讀:232
近十年來,中國三農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6.4%的淡水資源解決了占世界近20%人口的吃飯問題,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面對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現代化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的時代機遇,中國政府采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
農村網絡基礎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截至2021年6月,全國行政村通光纖和4G的比例均超99%,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9.2%,城鄉差距加快縮小。網絡提速降費的電信普遍服務在農村加快推進。物聯網、北斗導航、衛星遙感等技術已在農業生產基地落地應用。
自2014年以來,已在1258個縣(區、市)實施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全國行政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覆蓋比例超過3/4??爝f網點覆蓋鄉鎮的比例高達97.7%,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直播電商、社交電商蓬勃興起。農業農村部監測,2020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5750億元,比上年增長37.9%。
在總結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示范工程實施經驗的基礎上,集成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北斗導航、衛星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重點開展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4大類數字農業建設和蘋果、大豆等15個重點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2019年全國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已達23.8%。
扎實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益農信息服務站,為農民提供法律、政策、市場、技術等公益性服務及農產品銷售、金融貸款等社會化服務。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建成45.4萬個村級信息服務站點,覆蓋80%以上行政村。持續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累計培訓超過1億人次,把手機變成了“新農具”,數據變成了“新農資”,直播變成了“新農活”。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在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以及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等方面都把農業農村信息化擺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專門出臺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等政策文件。
統籌安排網絡通信與農村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突出網絡基礎設施的公益性質,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持續加大電信普遍服務支持力度,讓農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信息服務。
統籌推進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針對農產品電商發展的痛點,引導快遞物流企業集中運營降低成本,投資建設冷鏈物流、電商產業園等基礎設施,支持下鄉返鄉創業人員投身電商事業,鼓勵內容電商、直播電商不斷創新發展。
全面加強數據資源體系建設,強力推動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大力開辟衛星遙感、無人機、物聯網等天空地一體化數據資源采集渠道;大力推進數據農業創新中心、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鼓勵支持地方政府、相關企業積極探索智慧農業、數字鄉村應用場景,適時發布推介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農業農村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和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無論是發展電子商務,還是建設智慧農業,都特別注重人才培訓,提升農民數字化素養。中國的農業數字化轉型,像農村改革一樣,都堅持試點先行,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讓農民分享信息化發展成果。
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農業數據資源極為豐富,農民對數字技術的需求極為迫切,農村數字經濟的發展潛力極為巨大。特別是當前數字技術與生物技術已成為全球創新最活躍、投入力度最大的兩大領域,給世界農業、中國農業帶來了無窮的創新力量,也為中國小規模農業實現現代化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將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主攻方向和戰略重點,在未來5年乃至15年,必將駛入快車道,迎來大發展。可以預測,中國農業的數字化快速轉型,將為世界數字科技和相關企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也必將為全球糧食安全特別是糧農組織啟動實施的“一國一品”行動作出中國貢獻。
編輯 | 木子
審核 | Chilli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