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1-12-16 10:55:52
閱讀:76
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都市農業、產業興旺
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位于成渝經濟圈、成德眉資經濟圈和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發展帶中部,地處德陽市中心轄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降水充沛,水利設施條件較好,農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
圖片來源于網絡
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過渡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在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旌陽區按照“都市農業引領鄉村產業全面發展,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的思路,以四大發展策略,積極探索旌陽區都市農業發展新模式及鄉村振興新路徑,將旌陽建設成“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成渝雙城經濟圈鄉村振興樣板區、成都都市圈現代農業示范區”。
構建產業融合體系,繪就產業振興全景圖
構建1套產業融合體系,堅持“一產往后延、二產兩端連、三產走高端”的品牌發展理念和“創新帶創業、創業帶就業,就業促增收”創新發展理念,構建旌陽區產業融合體系。一是結合旌陽實際,突出種養結合,大力推廣糧菜輪作、林下經濟等種植模式,推動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相結合,培育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旌陽都市現代農業“2+5”產業體系。二是在現代種養業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以加工冷鏈物流和農機裝備制造為重點,推進加工技術創新,提升裝備水平,促進加工制造業提檔升級。三是以現代種養業和加工制造業為基礎,大力發展以“田園觀光、農耕體驗、研學游學和運動康養”為核心的鄉村旅游業、以“生產服務、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和會議會展”為主題的新型服務業。
優化“三區五帶十園多點”總體布局,根據旌陽區的區域資源稟賦,結合產業規劃布局,突出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優化鄉村產業布局,形成優勢產業集約集聚、區域聯系緊密協調、功能分區主題特色突出的“三區五帶十園多點”總體布局。落實耕地“非糧化”政策要求打造優質糧油高效生產示范區,突出綠色發展打造稻菜水旱輪作生產示范區,突出丘區土地多元化利用和林下經濟開發打造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區。依托旅游大通道、特色文化、山水自然資源稟賦,打造成德同城全域旅游帶、特色文化體驗旅游帶、近郊田園休閑旅游帶、龍泉山脈生態旅游帶、農文雙創研學旅游帶五大旅游帶,全面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同時抓好“十大園區、十大試點”的示范創建工作。
一是做強現代都市農業。通過現代化、標準化的基地建設,推動糧油、生豬2大主導產業和肉雞、蔬菜、現代種業、水產、特色林果5大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強旌陽區農產品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確保“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果盤子”等重要農產品供給。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二是提升鄉村加工制造業。全面推進農產品初加工、重點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積極推進綜合利用加工;探索鄉村智能制造,建設實力雄厚、功能設施齊全、生態環境優美、具有聚集、輻射、示范效應的鄉村制造工坊。以科技提升、運用為抓手,促進產業增值。
三是拓展鄉村特色產業。充分挖掘旌陽特色,延伸產業鏈條,積極發展特色種養、重點開發特色食品、傳承特色手工技藝、做強特色產業品牌,促進產業形態由“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空間布局由“平面分布”轉型為“集群發展”,主體關系由“同質競爭”轉變為“合作共贏”。
圖片來源于網絡
四是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以鄉村旅游發展為突破口,著力整合旅游資源,豐富農文旅要素,補齊鄉村旅游配套設施,打造成德同城全域旅游帶、特色文化體驗旅游帶、近郊田園休閑旅游帶、龍泉山脈生態旅游帶、農文雙創研學旅游帶五大旅游帶,全面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五是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按照產業社區模式,成立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打造10分鐘鄉村生活圈,探索鄉村新型服務綜合體。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六是推進鄉村創新創業。通過搭建“1220”龍頭企業矩陣、“1+N”旌陽鄉村振興智庫、“1+1”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探索“113N”智慧農業旌陽方案,推進旌陽區鄉村創新創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圖片來源于網絡
縣域統籌“十大園區”分層發展、鎮域凸顯“十大鎮街”主題打造、村域主抓“十大試點”有效示范、全域打造“四態合一”鄉村振興產業大環線。
隨著旌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6大產業發展任務高質量落實,旌陽區在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效。
二是產業圈狀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涌現一批在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農業園區、產業強鎮、一村一品等精品載體。三是全面推動都市農業與“大研學、大健康、大數據”等市場結合,發展農業+旅游/康養/研學/電商等多種業態,讓更多的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致富。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