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2-10-12 15:55:07
閱讀:121
發展數智農業,對農業各方面的作用與意義都是比較明顯的。首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比如,通過定位系統、感知系統和智能設備匯集氣象、土壤、灌溉、肥料等數據,進行數字農情監控和自動化決策,避免了分散式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中重復性成本支出,并為精準選種育苗、生產管理、倉儲、物流、營銷創造了條件。數智農業高效整合農業生產要素,為豐富農業知識和創造新型價值提供了新路徑,推動農業增產增收。
其次,數智農業可以提高農戶防范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少或避免財產損失。農業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使得農民在面對不利自然條件時,從被動承受轉向主動應對,可有效預測自然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并做好預案。目前,我國已開始對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主要農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等持續進行數智化監測和評估,提升了農業生產活動的科學化水平。
再次,數智農業有利于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可促進農民增收。比如,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農產品可追溯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能為農戶產品質量認證和針對差異化用戶群體提供定制化服務創造條件。
進一步深入發展數智農業,需多措并舉,用“數智”構建農業“護城河”。
一要加強數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信息化率為27%,認定的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達到200個。一些地區的數智農業發展較快,比如浙江省一直在探索“農業數智大腦+場景化應用”,努力引領數智農業發展方向。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在數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理念等方面還存在提升空間。對此,要加強數智創新中心和實驗室建設,構建包括生產端、銷售端、消費端在內的全方位、立體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從而消除或緩解數智農業地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
二要補齊農業數智人才的短板。應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于農業場景,以懂農業、知技術、會應用的新型農業人才作為支撐。推廣“專業化團隊+新型農民”的新型農業人才模式,從人工依賴轉向技術協同。地方政府可根據農民人數和生產情況等,配置一定比例的數智技術專員,還要通過遠程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提高農民的數智化意識和能力。
三要妥善處理數智農業的資金投入,協調好政府資金與社會資本之間的關系。農業數智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早期成本較大,不確定性高,對此就需要通過政府資金支持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逐漸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業數字化轉型。
中農富通,成立于1985年,是以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農學院等科研院校的專家和技術為依托的“產、學、研、推、用”一體化的農業高科技服務企業,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獲批北京市創新設計中心。為政府、企業等提供規劃設計、工程建造、科技推廣、運營策劃、農產品產銷對接等農業領域全產業鏈服務,可做到一攬子服務、“交鑰匙”的精品工程,項目覆蓋全國,得到社會廣泛好評。
未來,富通也將不斷深化在智慧農業領域的合作,著力于農業科研創新,積極轉化科研成果,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推動數字化生產力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