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1-12-14 13:45:06
閱讀:120
技術(產品、集成模式)概述:
(一)技術基本情況
隨著種植結構調整的加快,滿足市民消費需求、符合都市型現代農業要求的鮮食型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目前消費市場對鮮食玉米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上市時間、持續供應能力、果穗大小和品質等方面,而鮮食玉米自身對種植時期、植保藥劑等要求也較高。為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區有限光熱資源,保證鮮食玉米優質果穗 6-10 月持續供應,確保產品品質,以優質品種選擇、錯期播種為核心,集成鮮食玉米“搶早延后”高效種植技術,改傳統的小麥玉米“上下兩茬”為高產值、高收益的鮮食玉米錯期種植。
(二)技術示范推廣情況
該技術已在北京市鮮食玉米種植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并輻射京津冀周邊地區。
(三)技術獲獎情況
以該技術為核心的科技成果獲得 2019 年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
增產增效情況:
技術應用區平均畝產 1045 千克;平均畝產值 2190 元,較傳統小麥玉米“上下兩茬”種植增加100%以上,較常規鮮食玉米種植方式增加 40%以上。
技術(產品、集成模式)要點:
(一)核心技術一:品種選擇。推薦選擇高端鮮食玉米品種。
以品種類型分類:糯玉米推薦選用京科糯 2010、農科玉 368、密甜糯 1 號等優質甜加糯型品種;甜玉米推薦選擇 BMB380、京科甜 533、京科甜 608、京白甜 456、美珍 206、斯達甜 221 等水果型甜玉米品種。
以播期分類:春播品種推薦京科糯 2010、農科玉 368、密甜糯 1 號、BMB380、京科甜 533、京科甜 608、京白甜 456、美珍 206、斯達甜 221;夏播品種推薦農科玉 368、密甜糯 1 號、BMB380等品種。
(二)核心技術二:錯期播種。根據采收期計算適播期,在每年 3-8 月采用不同播種技術實現錯期播種、持續采收。
搶早播種:播種時段為 3 月上、中旬至 4 月中旬, 3 月上、中旬采用春大棚育苗移栽技術,3月中旬采用拱棚育苗移栽技術,3 月下旬到 4 月中旬采用“深 V”覆膜播種技術。
露地直播:4 月下旬起采用露地直播技術至 7 月 20 日,自 5 月中旬起種植品種更換為夏播品種。
遲播延收:7 月 20 日至 8 月 20 日,在鋼架大棚(不覆棚膜)中播種,9 月中旬覆蓋棚膜,采收期可延長至 10 月中下旬。
(三)配套技術一:種植隔離
糯玉米栽培必須與普通玉米隔離,甜玉米栽培必須與糯玉米和普通玉米隔離,不同粒色鮮食玉米要相互隔離。防止因串粉而影響鮮食玉米的品質。隔離的方法有空間隔離和時間隔離 2 種:空間隔離要求間距應在 300 米以上;時間隔離時,春播播期應間隔 15 天以上,夏播播期應間隔 7 天以上。
(四)配套技術二:綠色防控
選用抗病蟲優良品種,同時采用高質量包衣種子,并利用赤眼蜂、Bt 菌劑、白僵菌制劑等綠色安全防控技術,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特別是采收前 15 天內禁用農藥。
(五)配套技術三:適期采收及產后保鮮
適期采收:鮮食玉米適采期短,應從授粉后(花絲變色)開始計算天數,一般授粉后 22-25 天為最佳采收期(具體時間根據品種特性而定),注意及時采收。采收時選擇大小一致果穗,穗長一般不低于 18 厘米。
產后保鮮:貯存在清潔、避光、陰涼及無鼠害、毒害、蟲害的成品庫房中,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和腐蝕性物品混合存放。貯存時按照品種、規格分別貯存。貯存溫度在 10℃以下,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 90%-95%,存放時間 1-2 天;0℃時,可存放 3-4 天。為防止采后甜玉米的糖分下降,籽粒變色,確保鮮食及加工的品質,要求在采收后 6 小時內完成保鮮處理,12 小時內完成加工處理。
適宜區域:
該項技術模式適宜在京津冀地區原小麥玉米“上下兩茬”種植區域推廣應用。
注意事項:
(一)所選品種必須通過正式審定或同生態區引種備案。
(二)鮮食玉米采收窗口短,應注意提前判斷采收期,及時安排采收。
技術(產品、集成模式)依托單位:
(一)單位名稱: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二)單位名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