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2-11-17 11:40:48
閱讀:100
鄉村振興5年投7萬億都投在農村的交通、環保、基礎設施建造、水利等7大類22個鄉村產業,重點支持合作社、家庭農場推進種養殖一二三產數字化規模化品牌等。
1.特色資源開發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特色食品、特色編織、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業等鄉土產業。開發鄉土特色文化產業和創意產品。
2.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
積極發展多樣化特色糧、油、薯、果、菜、茶、菌、中藥材、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種養,加快建設綠色循環種植基地、配套發展加工物流。
3.“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發掘“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稀有資源,開展差異化競爭。
4.創響特色農產品品牌
創響一批“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的“土字號”“鄉字號”品牌。
5.打造休閑旅游精品
挖掘蘊含的特色景觀、農耕文化、鄉風民俗等優質資源,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鄉村民宿、農耕體驗、康養基地等,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美麗休閑鄉村,打造特色突出、主題鮮明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
6.豐富休閑旅游業態
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手段,提升“農家樂”、“農事體驗”等傳統業態,發展高端民宿、康養基地、攝影基地等高端業態,探索農業主題公園、教育農園、創意農業、深度體驗、新型療養等新型業態。
7.促進加工裝備升級
引導加工企業工藝技術“鳥槍換炮”、生產流程“機器換人”、營銷渠道“電商換市”,推動加工企業由小變大、加工程度由初變深、加工產品由粗變精。
8.加強精深加工基地建設
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項目,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建設保鮮、儲藏、分級、包裝等初加工設施,使產品通過后整理適宜進入精深加工。
9.推進副產物綜合利用
推行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環的鄉村綠色生產方式,加快推進種養加循環一體化,建立鄉村有機廢棄物收集、轉化和利用網絡體系。
10.龍頭企業
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引導龍頭企業采取兼并重組、股份合作、資產轉讓等形式,建立大型農業企業集團。
是的。因為根據國辦、中辦發布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表示到2025年,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取得積極進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顯著加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總結:鄉村振興5年投7萬億都投在農村的交通、環保、基礎設施建造、水利等7大類22個鄉村產業,重點支持合作社、家庭農場推進種養殖一二三產數字化規模化品牌等。到2025年的農村全部都要規劃,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咨詢手機:18201329548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