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1-12-29 10:36:47
閱讀:97
四川省西昌市:中國晚熟葡萄之鄉、現代農業奧特萊斯、四川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攀西特色農業
西昌市地處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安寧河平原腹地,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全市幅員面積2655平方公里,總人口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萬人,耕地面積74.8萬畝,是攀西特色農業主要生產基地。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年來,西昌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優質稻、制種玉米、精品花卉、特色水果、綠色蔬菜、地方水禽、生態畜牧、“1+X”經果林等八大支柱產業初具雛形。2020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及服務業增加值51.4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656元,依托特色產業發展,全市積極探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
圖片來源于網絡
產業興旺 特色農業助農增收
——葡萄產業快速發展帶動農戶增收
西昌葡萄種植歷史悠久,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規模化種植,2017年以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進了葡萄產業迅猛發展,現已成為西昌種植規模最大的水果。
圖片來源于網絡
西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大、年溫差小、無霜期長的獨特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葡萄生長。2020年,西昌市種植葡萄面積10萬余畝,以晚熟品種克瑞森、陽光玫瑰、黑提為主,總產量超19萬噸,總產值17億元左右。每年從8月陸續上市,10月底-12月葡萄大量上市,吸引北京、上海、廣州、成都、云南等地客商前來采購,經濟效益突出,引起全國葡萄業界的廣泛關注。2018年,“西昌葡萄”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地理標志農產品;2019年,西昌獲得“中國晚熟葡萄之鄉”和“四川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榮譽稱號。
葡萄大棚,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年來,西昌葡萄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西昌市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和眾多農戶增收的主要來源,帶動了運輸、貯藏、加工、包裝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激發了近40億元社會資本投入建設,產業配套逐步得到完善,尤其解決了周邊山區貧困群眾就地就園就業,實現脫貧增收,增收效益近2億-3億元,全市呈現出小農戶與大基地并存的生產格局,西昌葡萄產業逐步走上了良性循環的道路,初步形成各生產經營主體多贏、共贏的格局。
西昌市被授予“中國晚熟葡萄之鄉”稱號,圖片來源于網絡
——打造“全國一流”雜交玉米制種基地
為發展玉米制種產業,西昌加強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西昌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在玉米制種基地開展新品種品比實驗,篩選出適合西昌及相鄰區域種植的優質、抗逆、高產玉米新品種。同時,引進6家龍頭企業,依托龍頭企業帶動科技創新發展,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緊密圍繞育種目標,充分利用玉米近緣材料和現有核心種質資源,遵循和利用雜交優勢類群和模式。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通過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建設,西昌已帶動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等500多人創業就業。依托基地制種龍頭企業、專合社、家庭農場、制種大戶,帶動1860余人就業。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20年,通過“公司+農戶”模式,西昌全市雜交玉米制種面積達5.6萬畝,總產雜交玉米種子1162萬公斤,總產值12400萬元,平均畝產值達到2500余元,畝均增收1000余元。基地制種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587元,高于西昌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截至2020年,西昌市種業核心區面積1萬畝,實現年生產玉米種子1.2萬噸,銷售收入4.7億元,推廣服務于我國南方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總耕種面積1120萬畝。
圖片來源于網絡
現代玉米種業園區以安寧河為發展軸線,按照“全國一流、國際先進”熱帶血緣現代玉米種業創新基地的總體規劃,緊緊圍繞“1+10+15”,即園區核心區規劃面積1萬畝,建設面積10萬畝,帶動周邊良繁15萬畝的目標加快發展。
位于安寧河谷的西昌市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示范區,圖片來源于網絡
攀西農業“最強大腦” 打造現代農業的奧特萊斯
攀西農特產品智慧運營中心由大涼匯(交易會展中心)、大涼倉(倉儲物流中心)、大涼商(產業融合園)、大涼造(中央大廚房)四大板塊組成,以“互聯網+”為紐帶,以農業種植為依托。
攀西農特產品智慧運營中心 王代強攝,圖片來源于網絡
運營中心示意圖 王代強攝,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心按照“立足攀西、服務農業”的思路,以“大宗交易、智慧管理、品牌建設、產業融合”為驅動,正加快形成“特色產品集散、農業服務集中、線上線下集合”的運營體系,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綜合性服務平臺。
圖片來源于中農富通西部公司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心以企業自籌、財政貼息、銷售獎勵、政策補貼等方式籌資5億元,打造永不落幕的攀西農博會。”西昌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以“大涼山”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為依托,全力提升會理石榴、雷波臍橙、鹽源蘋果、西昌葡萄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形成“區域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的品牌矩陣,輻射帶動攀西地區特色農產品抱團出擊。
圖片來源于中農富通西部公司
同時,以農業為基礎,融入旅游要素,形成農文旅產業發展閉環,打造成集產品展銷、餐飲服務、休閑娛樂、旅游購物、商業服務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奧特萊斯”。在此基礎上,西昌將建立州、縣、園區三級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體系,提升生鮮物流配送加工能力,推動產地市場和消費市場冷鏈物流的高效對接,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冷鏈保障,確保大涼山優質農產品走得遠。
圖片來源于網絡
讓古村的老舊宅院重新煥發生機的,是一種名為“三權分置”的制度。
圖片來源于網絡,王云攝
圖片來源于網絡,王云攝
在兩項改革中,海南街道辦將鐘樓村、核桃村、民主村,合并為幅員38平方公里、轄15個村民小組的大石板社區,實現空間擴容、資源集聚。
圖片來源于網絡,王云攝
與此同時,當地堅持聯農帶農,順勢而上,圍繞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積極探索流轉經營、入股經營、委托經營、自主經營、掛靠經營五種方式,全村1405戶積極參與宅基地改革,盤活閑置宅基地和老屋10萬平米,沉睡的“老宅”煥發生機。
圖片來源于網絡,王云攝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石板社區的古村民宿整體改造提升工程中,建立了企業、旅游投資集團和村集體三方合作的經營模式,通過“抱團取暖”,村民可通過房產和土地租賃獲得穩定租金收入,同時作為股東參與經營分紅,并入職經營公司,成為民宿、酒店的員工,獲得工資收入,最大程度保障了當地村民的收益。
圖片來源于網絡,王云攝
如今,大石板社區已成為涼山州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大石板古村正持續釋放農村改革“紅利”。
圖片來源于網絡,王云攝
探路農業農村現代化
近年來,西昌市農業農村改革工作緊緊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一主線,著力做好“人、地、錢、產”四篇改革文章,努力蹚出一條民族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路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
實施優勢產業拓展工程,優化特色水果、精品花卉、綠色蔬菜等優勢產業對貧困戶的技術幫扶、產品培育、產銷對接,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幅30.82%,強化產業脫貧,西昌入選首批全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試點縣。
圖片來源于網絡
西昌位居安寧河谷綜合開發重點區、處于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中心區,作為涼山州州府所在地,踐行使命擔當,圍繞創建民族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試驗示范區,多措并舉推進鄉村振興。
圖片來源于網絡
堅持規劃引領,圍繞州府城市、重點集鎮、中心村落、聚居區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域規劃編制,著力建設攀西地區現代化國際性中心城市;堅持基建先行,實施城鄉一體化公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保障鄉村發展需求,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堅持示范帶動,依托農村農業資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生態資源、康養資源,合理配置生產要素,促進鄉村產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農村創業園,建設特色小鎮、生態村莊、休閑農莊、美麗農家。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產業結構方面,構建以葡萄、蔬菜、花卉為主導,以玉米制種、油橄欖為特色的“3+ 2”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體系,做強優勢產業;全面落實產業園區“園長制”,構建“一項產業一名市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政策體系”的工作機制,以及延伸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的發展模式;堅定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以釩鈦鋼鐵+生物醫藥、現代農業、清潔能源為重點,構建“1+3”現代工業體系,實現以工帶農、以工輔農,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強大支撐。
圖片來源于網絡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