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2-01-01 09:28:49
閱讀:95
四川省綿陽市: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區、綿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地標“涪城蠶繭”、“1+6+N”規劃體系
綿陽市涪城區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立足主城區優勢,深入推進城鄉融合,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之路,2019年獲評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區。2020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6元、增長8.9%。
“農業+園區”,打造現代產園融合“示范區”
涪城區立足區情確定了精品蠶桑、優質蔬菜兩大主導產業,發展標準化蠶桑基地3.5萬畝、標準化設施蘆筍基地0.3萬畝,建成優質蔬菜基地16.8萬畝。按照“一產一園”原則,建成市級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蠶桑園區、豬—菜生態循環現代農業園區、稻漁現代農業園區。以現代農業園區為基礎,規劃建設“千鶴桑田”蠶桑文化、“湖光山色”親水濕地、“蔬香綠野”蘆筍大健康等三大農業主題公園。初步形成以綿中公路、楊關大道、產業1號線為紐帶,以楊家、吳家、豐谷等鎮為載體,以農業主題公園為核心,以沿線休閑農莊、精品民宿、景點游園、鄉村酒店等旅游節點為支撐的都市休閑農業聚集區,逐步成為綿陽I型大城市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重要配套區。
圖片來源于網絡
“農業+科技”,打造農業生態旅游“升級版”
涪城區發揮中國科技城科技資源富集優勢,依托“綿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金字招牌,建成涪城農業大數據服務中心、蠶桑(蘆筍)物聯網管理平臺等5個“互聯網+”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智能化管理打造智慧農業園,蠶棚溫度(濕度)自動控制、蘆筍基地無人施肥以及無土栽培等技術的運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農業科普旅游基地。建成向仲懷蠶桑院士工作站、蘆筍專家大院等農業科技創新轉化平臺19個,與西南大學等14所科研院所建立蠶桑科技展示中心、“蠶工廠”、蘆筍設施農業示范區等產學研基地,每年接待1.4萬余中小學生參觀學習,現已成為全區中小學重要的研學基地。
圖片來源于網絡
羊肚菌技術專家實地手把手引導群眾種植羊肚菌,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農業+文化”,打造鄉村文化旅游“新名片”
涪城區深挖傳統農耕文化,重點打造優勢特色蠶桑產業文化基地,建成占地面積12畝的“千鶴絲語”蠶桑文化展示中心,布局楊家繡房、天虹錦繡生活館、葚紅酒莊、桑田茶舍、大雪書院、蠶桑文化民宿等6大功能區,集合了國家地標“涪城蠶繭”品牌系列產品銷售、傳統蜀繡展示、桑宴果酒品嘗、萬畝桑田觀光等多種形態,形成集“吃、喝、住、游、購、娛、教”于一體的“一站式”鄉村體驗旅游體。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今年3月開館以來,累計接待游客3600余人。充分挖掘扶持非遺文化,將炳林毛筆等40余項非遺文化融進鄉村旅游,舉辦“涪城非遺大會暨豐谷非遺集市”,推動鑫田糧藝等100余非遺項目走進農業主題公園,每年吸引上萬游客駐足品鑒。同時,大力發展康養文化產業,引進銀杏灣等康養項目入駐主題公園,既滿足了綿陽市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又促進了農業主題公園多元化發展。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農業+旅游”,打造高端鄉村旅游“打卡地”
涪城區發揮綿陽市主城區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農業,在農旅融合區培育壯大阿貴農場、80農莊等示范家庭農場、專合社56家,扶持楊家雙龍山莊、吳家森林休閑莊、豐谷晨曦森林等高端休閑山莊11個,每年吸引近6萬人次觀光采摘、休閑度假。以三大農業主題公園核心基地為載體,堅持規劃先行,引進原香居、瑞豐中升、天虹絲綢、木言別院等有實力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打造高端民宿酒店品牌。大力發展特色餐飲服務業,打造具有涪城特色的“蠶桑宴”“蘆筍宴”“有機豬肉宴”等鄉村美食品牌。讓農旅融合區成為讓游客吃綠色健康食品,住鄉村靜謐民宿,采摘特色時蔬鮮果,買放心優質產品,體驗農耕文化、漁樂休閑的鄉村旅游勝地。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農業+商業”,打造農業主題公園“新引擎”
涪城區圍繞三大農業主題公園分別編制公園建設規劃與設計方案,根據各自主題公園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優勢,引入商業元素,構建以“集體經濟組織+社會企業”商業運行模式,分區分塊進行主題公園建設。堅持運用商業化的手段對公園內的特色農產品品牌進行重點打造,成功將國家地標產品“涪城蠶繭”培育成國際行業領域知名品牌,超6A級精品生絲成為國內外頂級生絲,被指定為APEC、G20領導人服裝和禮品原料,LV、香奈兒等國際品牌專屬原料,極大提升“千鶴桑田”蠶桑文化主題公園知名度和影響力。整合各農業主題公園旅游景點、節慶活動、網紅美食等旅游資源,研發運營涪城農文旅平臺,推銷“涪城蘆筍”、“奧巴黑”有機豬肉等特色農產品,宣傳推薦景區經典線路,開辦熱門景區預約服務等,有效聚集各大農業主題公園人氣。
圖片來源于網絡
涪城區將繼續做美做靚三大農業主題公園,持續發展農耕體驗、精品民宿、創意農業等新業態,通過“種”出田園好風景,“游”出鄉村慢生活,讓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為城鄉居民提供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高品質休閑旅游體驗。
圖片來源于網絡
多效保障 促發展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實踐中,該區堅持機制創新,向改革要動力,努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
按照城鄉融合、多規合一、“三生”融合原則,編制《涪城區鄉村振興規劃(2019-2022)》,形成“1+6+N”規劃體系。“一橫兩縱一環”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覆蓋98%的群眾連院入戶硬化道路,全覆蓋所有鎮、行政村的城市公交線路,入選全國首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創建縣,獲評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區)。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達100%,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達93%,行政村公廁占比達到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4.71%。
圖片來源于網絡
整合設立3043萬元風險補償及擔保基金,開展政府金融機構七三開分擔風險的農村產權抵押融資,累計財政投入600萬元,撬動金融投入近4億元。推出“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特色種養殖業保險、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期貨”三大保險,政府按40%、75%、50%補貼保費,今年以來財政支出800萬元,保險額9000余萬元。
圖片來源于網絡
培育天虹絲綢成為省級龍頭企業,推動豐谷絲廠等5家關聯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創新實施土地租金“減免返”,產品收購“積分保”,生產物資“獎送補”等系列機制,實現返租倒包、積分管理、二次分紅、兜底保護相結合,累計分紅、返租、獎勵1.1億元,帶動9300戶農民栽桑養蠶,2020年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6萬元,超過全區平均水平近20%。
圖片來源于網絡
完善財政資金投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保障機制,建立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風險金500萬元,區級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用于支持產業發展。使用6000萬元省級鄉村振興轉移支付資金,實施重點項目17個。2020年,投入涉農資金5.58億元推動鄉村振興,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
圖片來源于網絡
結合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將各鎮鄉村振興辦、畜牧獸醫站力量充實到10至15人,7名駐村第一書記被提拔為“三農”一線科級領導干部,62名優秀村干部被推選為“兩代表一委員”。
圖片來源于網絡
安排619.39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支持國際康養小鎮、九洲漢地等康養項目建設,占全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76.82%。實施土地“掛鉤”項目,節余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418.26畝將繼續重點支持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圖片來源于網絡
建立以區委書記、區長為“雙組長”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出臺《涪城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條剛性規定》,各鎮、村均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組織機構,形成區、鎮、村三級書記齊抓共促鄉村振興新格局。建立以區委書記、區長為“雙園長”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機制,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全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圖片來源于網絡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