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2-10-07 10:03:54
閱讀:221
幸福公社用鄉村田園的方式承載都市白領及普通工薪家庭、老年人的休閑養生居住需要,通過給入住者提供智慧農業、藝術與教育、運動管理、健康管理、禪修中心等創新的養生養老服務體系,打造和諧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鄰里關系,突出了房地產“服務于人的生活、產業發展與城鎮化發展”的屬性。
項目簡介:幸福公社作為一個集國學踐行、民藝手工、休閑度假、田園農耕、養生養老、旅游教育、運動醫護一體化的幸福小鎮,2009年創建,通過13年的實踐探索,打造了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形成了一種以田園旅居養老為一體的成功養生模式。
從成都東站出發60公里,便可到達位于川西旅游環線上的幸福公社,成都西部有80%的景區集中在這條旅游環線上。項目位于川西旅游環線的核心位置——大邑青霞鎮的煙霞湖風景區,該風景區位于大邑縣東北邊緣,屬于成都市半小時經濟圈。北鄰街子古鎮、青城山、都江堰,南至新場古鎮、花水灣、西嶺雪山。
項目整體一共規劃了四期:一期、 二期都是以住宅和生活休閑娛樂配套為主;三期是以為農業品牌主題公園和農業文創產品設計中心,為文創產品提供展示和發展的平臺。四期是以農業的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農業迪尼斯樂園模式。一二三期已規劃實現,占地約1000畝。
項目用地規劃
一期總占地面積105畝,總建筑面積 40000㎡。容積率僅 0.5,共400戶人家。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田園形態鄉村院落,面積為80-140㎡;二是酒店及文化會所院落展示區,包括戲臺廣場,幸福小滿酒店,溫泉主題文化合院,是一個針對城市家庭鄉村度假、田園休閑的mini別墅社區。
二期總占地面積82畝。包括 24-85平的小別墅產品,戶戶花園入戶25-50平。配置菜地和自行車,高端養老公寓;手工藝商業街,餐飲,兒童森林幼兒園,手工藝作坊;引進數十個手工匠人非遺傳人,打造一個基于手藝傳承的手工旅游村落。
匠人村
手工藝作坊
三期總占地面積813畝,是中國第一個農業創客社區,打造的是農業的品牌主題公園和農業的文創產品設計中心。創了“設計+產業+農業”全新模式,從包裝藝術設計的角度出發,將農產品變成高端伴手禮,全面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屬性和品牌優勢。引進100多位手工匠人和非遺傳人,打造傳承傳統手工藝的成都匠人村,匠人村創業孵化平臺集政策信息研究、創業指導培訓和服務為一體。孵化內容包含非遺傳承、手工文創、音樂、微電影、鄉村改造、現代農業、兒童教育等,讓傳統非遺在這個地方具有現代審美和使用價值。
13年前,幸福公社還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如今卻是各類人才向往聚集的幸福鄉村田園生活目的地、全國第一批“星創天地”、全省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市科技創業苗圃、市巾幗創新創業示范基地。一個曾經遭大地震重創的鄉村,如何蛻變為度假地產和特色小鎮新名片的呢?
1. 成長之初——震后的關注與重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災后重建時出臺的聯建政策,為分水村崛起跨出了第一步。2009年3月項目啟動,不久之后一片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別墅群便在此落成,吸引了大量退休老人來此頤養天年。
2. 落成之后——引才聚才和培育人才:公社積極構筑美麗和諧鄉村居住空間,配置體驗菜地、騎行綠道、民俗客棧、特色餐飲、森林幼兒園、創意集市、手工藝作坊等多元化原生態居住方式,優化居住生活環境,以此吸引一大批城市人才、青年、大學生來此生活創業。以“鄉村生活+工作室+互聯網+鄉村市集”的模式,把社員變成生活的創客,每個人既是住戶也是商家,是游客也是店家,是服務者也是玩家,讓社區既是生活場也是生意場,最終形成財富共同體、知識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幸福公社通過創新“三類體系、多點布局”的鄉村人才培育模式,培育了一大批鄉村領軍人才、鄉村專業人才和鄉村實用人才。“幸福課堂”就是人才培育的主要陣地。每周五,幸福公社會邀請專家學者、創業大咖、城市人才下鄉講課,讓農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
3. 氛圍營造——幸福公社鄰里關系管理:幸福公社的創客們,立足自身優勢,各展所長,通過相互服務、互相關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形成了友善互助的鄰里關系,使“幸福公社”成了一個有“人情味”的新型社區。更多豐富多樣的活動,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劑”。
社區固定活動:幸福壩壩宴,消除都市生活中的距離感。“幸福攤攤”,以物易物的售賣方式,像是一個大型交友的聚會。不定期鄉村音樂節,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以音樂的形式和泥土拉近距離,在音樂中回歸真實的自我。小型運動賽事基地,體驗運動的樂趣,切磋技藝、交友匯友,感受淳樸的生活氛圍。設立現代私塾,泰陽書院,融合國畫、書法、武術、戶外拓展等,開設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的特色課程,重建傳統儒家文化精神,形成獨具特色的教育體系。為熱愛畫畫的小朋友設立彩豬節,在老師的指導下涂鴉創作,彩豬也成為了公社內的標志物。
醫養健康管理:與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引進醫療管理團隊,利用現代科技實現監控業主身體健康;配置專業專職護士,每天上門給業主做健康體檢和30分鐘健康服務;24小時緊急呼叫系統和專車,保證居民就醫安全。
4. 建造特點——就地取材幸福公社建筑風格強調質量與品質,以川西民居為主,用詫寂的貧困美學材料、秦磚漢瓦的傳統文化材料,通過現代創意組合,讓每家每戶、每堵墻、每個門、每條巷子,都充滿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凸顯小空間、大作為,“小而美”的產品形態有助于親情的溝通、人際關系的改善。
從空心村到旅游型社區,13年扎根鄉村,13年發展,幸福公社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創新模式:發展共生產業,形成產業鏈閉環,乃至形成一個產業小鎮,構建共生園區,從單一的產能增長,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產值增長, 形成一個自循環的生態產業式社區。
回到最開始的關鍵問題,幸福公社是如何蛻變的?
首先是為人才創造優美舒適的生活空間,還為其打造了良好的創業和展示平臺,以此吸引和聚集人才。創建創客中心,為人才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場所,并通過人才培育人才,從而形成了一個人才培育系統。
其次就是營造有溫度的社區場景與社群文化,對社群形成文化聚集作用。把社員變成生活的創客,每個人既是住戶也是商家,讓社區既是生活場也是生意場,形成充滿友善和人文關懷的財富、知識與價值共同體。形成情感和利益上的聯結,從而共同促進和維護“家園”的建設與發展。
最終形成家庭度假、老年人養老、中年人養生、兒童親自然教育、全國旅居、運動休閑、有機農業結合為一體的創新旅游養老地產。
幸福公社正是通過充分挖掘當地文化民俗資源、合理改善生態資源,并且開發時間較早、區位優勢顯著。如何在持續運營上獲取收益與品牌效應,幸福公社在這個層面具備突出表現,將項目成功融入到川西旅游鏈條上,在“吃-住-行-游-購-娛-商-學-養”中,把“游”做到了極致,在生活服務、產業發展方面讓客戶在這里“有的玩”、“愿意玩”,進而形成購買消費需求,支持物業銷售與項目長期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幸福公社”如何從成都周邊小鎮激烈競爭中得以勝出的根本原因。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