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欧美在线看片a免费观看,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亚洲 成人 综合 另类 图区

  網站首頁 Home Page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簡稱中農富通)是農業高科技服務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近千名高學歷、高素質、實戰經驗豐富的一線人才組成的團隊,和1000余位來自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資深專家,多次承擔并榮獲多項國家重大攻關課題獎項。中農富通總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東、廣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四川中農富通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四川中農富通)隸屬于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作為中農富通旗下全資子公司,四川中農富通面向西部地區開展包括市縣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規劃、縣域農業發展戰略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規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示范園規劃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等領域的研究與規劃等多種類型的現代農業高科技服務,致力于打造西部地區農業高科技服務綜合開放式平臺。

  全鏈條服務 Whole chain service

在區域發展和鄉村產業層面,開展頂層設計,研究謀劃發展休閑農業園區、農業地產、主體農業度假區、農業文旅商綜合體、農業產業新區(新城)、特色小城鎮等大型農業項目提供戰略策劃、發展規劃、區域經濟與園區總體策劃、品牌與形象策劃、概念性規劃、全過程項目管理咨詢等服務內容。

  案例展示 Case Show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簡稱中農富通)是農業高科技服務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近千名高學歷、高素質、實戰經驗豐富的一線人才組成的團隊,和1000余位來自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資深專家,多次承擔并榮獲多項國家重大攻關課題獎項。中農富通總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東、廣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

  新聞資訊 News Information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簡稱中農富通)是農業高科技服務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近千名高學歷、高素質、實戰經驗豐富的一線人才組成的團隊,和1000余位來自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資深專家,多次承擔并榮獲多項國家重大攻關課題獎項。中農富通總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東、廣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

  關于我們 About Us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簡稱中農富通)始終堅持國家戰略,秉承“聚世界一流農業人才、建國際優秀推廣平臺”的發展愿景,整合人才科技資源,為政府、企業等提供鄉村產業項目策劃、規劃設計、工程建造、科技推廣、運營管理、農產品產銷對接等多元化、全方位、一攬子服務,可做到“交鑰匙”的精品工程,項目覆蓋全國,得到社會廣泛好評。

  集團機構 Group organization

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簡稱中農富通)是農業高科技服務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近千名高學歷、高素質、實戰經驗豐富的一線人才組成的團隊,和1000余位來自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校的資深專家,多次承擔并榮獲多項國家重大攻關課題獎項。中農富通總部位于北京,已在四川、山西、山東、廣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蘇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

專家觀點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作者:

發布:2022-02-25 16:41:44

閱讀:150

新華社2月22日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點擊查看)。

這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9個中央一號文件。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有何內涵和深意?

中農富通西部公司為您匯集了林萬龍魏后凱溫鐵軍孔祥智高強等多位大咖對中央一號文件的解讀。

 

林萬龍:我們要建設怎樣的鄉村

林萬龍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

圖片

新京報: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已經發布,和往年相比,今年有何特點?

林萬龍:我認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要和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放在一起看。去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去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站在“十四五”的全局上,對未來五年三農工作的一個全面謀劃,是對“十四五”總體的謀篇布局,這一點從文件的名字《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就可以看出來。今年則不同,今年的文件名為《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是在去年的總框架下,聚焦今年要做的重點工作。

 

新京報:今年具體有哪些重點工作?

林萬龍: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一共八個方面,包括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怎么理解這八個方面的工作呢?我覺得可以總結為:特別強調了“兩個底線”,很好體現了“兩個融合”,提出了“三大保障”。

兩個底線,即糧食安全的底線,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這個底線思維,從學界到政府,再到社會,現在已經成為共識。

兩個融合,即農村一二三產融合,城鄉融合。

三大保障,即鄉村治理的保障,政策和體制引導的保障,黨的領導的保障。

明確的目標 清晰的考核

 

新京報: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第一部分就是糧食保障的問題,這表達了什么?

林萬龍:事實上,文件第一部分糧食生產,第二部分現代農業的內容,都是和糧食安全直接相關的,核心都是強調守牢糧食安全的底線。這些年來,我們國家一直在強調糧食安全問題。今年的文件,和去年相比,是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2022年的工作。

 

新京報:具體來說,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方面?

林萬龍:今年的文件講糧食安全,和以往相比,有兩個非常鮮明的特點,第一,目標更量化,第二,考核更明確。

 

新京報:感覺確實今年文件有了更多具體目標,你怎么認為?

林萬龍:首先,今年很明確地提出,糧食產量要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第二,文件提出,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不斷提高主產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切實穩定和提高主銷區糧食自給率,確保產銷平衡區糧食基本自給,這都是非常具體的量化目標。第三,對不同區域采用的技術,也有非常明確的表示。比如文件中提出,“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在東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在黑龍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區、寒地井灌稻區推進水改旱、稻改豆試點,在長江流域開發冬閑田擴種油菜,在新疆次宜棉區擴大花生生產”等。

 

新京報在考核方面,文件提出,要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怎么理解?

林萬龍:什么是“長牙齒”?就是說任務很明確,考核也很明確,這就是長牙齒。糧食安全年年都在強調,但光強調沒用,得有真東西。真東西就是制定非常明確的目標,比如文件中所說的,“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這就是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考核。

防止規模性返貧仍需健全機制

 

新京報:為什么說防止規模性返貧也是底線?

林萬龍:在去年,我們實現了脫貧攻堅的全面收官。但收官并不意味著工作就結束了,還要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的成果。這非常重要,是不可突破的底線。

 

新京報:在鞏固成果方面,今年的重點工作有哪些?

林萬龍:鞏固成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完善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我現在也在做這方面的評估工作。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防返貧監測和幫扶體系,但還存在漏洞和不足。我們的調研發現,其中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部門之間有效的信息溝通、共享還很不夠,這個防返貧監測體系還沒有做到“應納盡納”。這會嚴重影響監測幫扶的效果,加大致貧返貧風險,因此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健全跨部門工作會商和信息互通機制,推動各層級防止返貧監測和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數據共享”,非常有針對性。

 

新京報:如何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呢?

林萬龍:從具體的措施上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第十三、十四和十五條,都是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方面的工作。第十三條,特別強調了農民增收的可持續性,強調產業發展,把產業的短板補上,提高脫貧人口的家庭經營性收入等。第十四條,則著重強調了加大對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這兩項工作。第十五條,則關注過去政策實施的成效。剛剛過去的2021年,中央大概出臺了三十多項幫扶政策的調整文件,這些文件在各地的落地情況如何?實施情況怎么樣?2022年就要特別關注這些方面的工作。

縣域是城鄉融合載體 布局今年細化

 

新京報:為什么說文件很好體現了兩個融合?

林萬龍:文件第四部分一開始,也就是第十六條,詳細地規劃了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工作,包括“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加快落實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等,都是非常具體在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的措施。

 

新京報:我們發現,文件中多次提到了“縣域”的概念,怎么理解?

林萬龍:確實如此。我之前一再強調,鄉村振興必須是城鄉融合視角下的鄉村振興。而縣域內城鄉融合又是重中之重。一號文件也很鮮明地體現了這一思路。比如第十七條,提到“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第十八條提出“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第十九條提出“實施縣域農民工市民化質量提升行動”,第二十一條中提出,要“統籌城鎮和村莊布局”,第二十四條提出,要“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第二十五條提出要“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從這些條文中可以看出,城鄉融合的思路目前是非常清晰的。城鄉融合的重點在縣域的城鄉融合,不論是鄉村產業發展、商業體系的建立,還是就業的擴大、基礎設施布局、公共服務的統籌、數字化的建設,都必須納入縣域范圍統籌布局。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晰看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特別強調了城鄉融合發展的著力點,就是縣域。這一點在以前其實已經多次強調,但這一次,做了非常細化的布局。

城鄉融合要重視“和而不同”

 

新京報:從鄉村落后于城市,到以城帶鄉,再到城鄉融合。當前,城鄉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未來的城鄉融合,哪些方面會成為重點?

林萬龍:當前以縣域為范圍的城鄉融合,我認為應該重視“和而不同”。要以城鄉融合特別是縣域內城鄉融合的視角,而不是孤立的農村、農民、農業為視角,去強調和推動鄉村振興及發展,這就是“和”。如果把鄉村和城鎮分開來看,那是分割的視角,不叫融合。融合的核心應該是“和”。從具體的措施看,文件中所強調的縣域內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數字化建設等,這些都應該一體化規劃、一體化建設,這都是“和”。所謂“不同”,則是不要同質化,不要盲目地用城市發展的思路和方法,去發展鄉村。

 

新京報:也就是說,鄉村發展要有鄉村的特色?

林萬龍:不僅如此。比如第二十一條中所說的“因地制宜,有力有序地推進鄉村建設”“不超越鄉村的發展階段”。不同應該是多方面的,第一是時效問題,文件明確提出,要“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把握鄉村建設的時度效”。第二,文件還提出要“立足村莊現有基礎開展鄉村建設,不盲目拆舊村、建新村”,這一要求,非常具體且具有針對性。我們知道,在此前,一些地方的大拆大建引發了廣泛關注。第三是實際需求問題,比如文件對農村廁改工作,提出了具有很強針對性的意見。過去一些地方推動農村廁改,搞一刀切,不顧農民的生活習慣,不顧地理環境和實際條件的限制,建了很多沒用的廁所。所以這一次明確提出,要從農民的實際需求出發推進農村廁改。第四是多樣性,可以看到,在文件第二十七條明確提出“支持農民自發組織開展村歌、‘村晚’、廣場舞、趣味運動會等體現農耕農趣農味的文化體育活動”。這一條非常有意思,也是以前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沒有提過的。包括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也體現了豐富性、多樣性。我到過西部很多村,發現一些村為了搞鄉村建設,建了很多籃球場,根本用不上。因為年輕人都走了,但籃球場并不是沒用,反而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那就是讓留守的婦女們跳廣場舞。所以,城鄉融合一定要“和而不同”,“和”是根本,“不同”是特色。

鄉村振興不能只有功利目標

 

新京報:當前,很多人理解鄉村振興,是因為要保障糧食生產、要促進國內大循環等。我們建設鄉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林萬龍:當前,對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有很多是從功利性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讀的。比如說,有觀點認為,鄉村不發展,農業不穩住,糧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國家發展的基石就不穩;再如,有人提出,鄉村不發展,農民收入不增加,農村消費市場就難以激活,國內大循環就會受阻,國際國內雙循環就難以暢通等。這些看似立足糧食安全和國內消費大循環的觀點,實際上都帶有功利性的。

 

新京報:為什么說這些理解是功利性的?

林萬龍:可以反過來想,假如說,中國有一天不愁糧食了,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不管種糧農民的利益了?再假如,如果城市消費足以支撐國內大循環,是不是就不用關心農民增不增收的問題了?當然不是這樣。我們發展鄉村,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確實有功利的目標,但絕不只有功利化的目標,更有價值觀方面的目標。

 

新京報:非功利的目標是什么?

林萬龍:我們推動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出發點是什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為包括農民在內的人民謀幸福,是為民族謀復興。而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的核心指標,是要共同富裕。要實現共同富裕,就要振興鄉村,就要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如果鄉村不振興,農民不富裕,那還能叫共同富裕嗎?所以,實現鄉村振興的本質目標是要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是僅僅考慮鄉村振興可以帶來什么好處。要從更核心的價值觀目標去看待鄉村振興,理解農業農村的現代化。

 

新京報在這樣的價值觀下,我們要建設怎樣的鄉村,你心中的未來鄉村,是什么樣的?

林萬龍:我心中的未來鄉村,根本上說還是“和而不同”的。在未來,城鄉之間的基本公共服務要均等化,基礎設施要一體化,收入、福利和精神生活方面要共同提高、共同富裕。但同時,它一定不是城市那個樣子,不是高樓林立、道路擁堵的。它一定是美麗的鄉村、宜居的鄉村、精神生活豐富的鄉村、特色鮮明的鄉村,那樣的鄉村中,人們享受著現代化的成果,同時又可以和自然和諧共生。

 

魏后凱:中央一號文件標題出現年份是一個重要信號

魏后凱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圖片
“中央一號文件標題直接出現年份的情況很少,今年出現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文件特別強調農業、農民、農村‘三穩’”;“整個文本圍繞‘233’結構來展開,即兩條底線、三個重點、三大保障支撐”……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魏后凱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專訪,從標題、關鍵詞、高頻詞、文本結構等方面對一號文件內容作出解讀。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五大鮮明特點。”魏后凱指出
第一,今年一號文件《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標題明確聚焦2022年。2021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啟動,今年的主線就是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9年聚焦“三農”,但此前只有2009年的文件標題出現了年份——《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今年是2004年以來第二次在文件標題中提到年份。其他年份,如2019年《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2020年《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等,文件標題均未出現具體年份。2004年之前,也只有1984年、1986年兩個一號文件的標題提到年份。“總的來說,中央一號文件標題直接出現年份的情況很少,今年出現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他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一年一年地接續下去;文件以“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為題,既體現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長期性,又凸顯了2022年需要做的重點工作。
圖片
2004年以來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只有2009年和今年的文件標題出現具體年份
第二,今年一號文件延續“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特別強調“穩住農業基本盤”,“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突出農業、農民、農村‘三穩’,是文件的第二個特點。”魏后凱表示。
第三,從文本來看,今年一號文件共有8個方面、35條措施,邏輯思路十分清晰,整個文本圍繞‘233’結構來展開,即兩條底線、三個重點、三大保障支撐。”魏后凱介紹,文件在前面闡述了“兩條底線”,強調要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然后是“三個重點”,強調要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其中鄉村發展方面明確提出要聚焦產業來促進發展;最后是“三大保障支撐”,包括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以及在前面論述的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
魏后凱指出,今年一號文件的第四個特點,是高度重視試點、示范發揮引領作用。他介紹,文件提出多項“試點”,如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穩妥有序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試點,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整縣試點,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依法依規有序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開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試點,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扎實開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開展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試點等;還提到很多“示范創建”,如開展“百縣千鄉萬村”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分級創建一批鄉村振興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村,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創建消費幫扶示范城市和產地示范區等。
“今年一號文件還多次提到縣域問題,高度重視縣域發展,這是第五個特點。魏后凱介紹,文件35條措施中有3條在標題提到“縣域”,如第17條,“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第18條,“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第25條,“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此外,其他很多方面的內容實際上也涉及縣域問題。

 

 

溫鐵軍:農民現代化是三農現代化的基礎

溫鐵軍

著名三農問題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圖片

2月22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文件還強調要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

農業現代化是現代化的重要部分,如何實現我國的農業現代化?未來我們要建立怎樣的農業現代化?為此,新京報記者采訪了著名三農問題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

 

農業現代化東亞經驗

 

新京報: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也強調了加快社會化服務,怎么理解文件對這些方面的要求,我們要建立怎樣的現代農業?

溫鐵軍:在過去,說到農業現代化,許多人往往把目標轉向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大農場農業,這可能有點兒不顧國情,所以這些年來推進困難。必須要考慮到,在我國,小農經濟長期化是必然趨勢,所以到底參照哪一種農業現代化的方式,來推行我們的農業現代化,還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深入討論的問題。

 

新京報:是否有更合適的參照對象?

溫鐵軍:我們尋找農業現代化的榜樣時,會發現在我們周邊也有,如日本、韓國等。日本、韓國的模式中,農業自身的規模很難擴大,但可以通過擴大外部規模的方式,來擴大農業規模。農戶仍然是生產經營單位,農業的規模化生產,主要由合作社提供生產服務、金融保險等外部的服務來實現。簡單來說,就是在農地規模達不到的情況下,以提供服務的方式,來實現現代化。這就要求我們要改變農業生產組織形式,重點放在提高農業、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業外部規模化的服務,用這種方式推動農業現代化,而不是按照大農場國家的方式,這點我想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

社會化服務怎樣惠及小農戶

 

新京報: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多年,已經建立了相對龐大的服務群體,但也存在青睞大農場、輕視小農戶的現象,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溫鐵軍:過去,一般所說的社會化服務,往往在大宗農產品集中生產的地方,提供統一的、標準化的服務。但中國地大物博,差異化普遍存在。十里不同風的差異,制約著社會化服務的統一模式。我國地理環境復雜,如果社會化服務是瞄準平原這種地方,看起來確實很壯觀,但農業現代化不是電視上一字排開的大型農機,千差萬別的需求,難以靠統一服務來滿足,如山區、貧困地區等缺乏規模化經營的地方,需要分散化的服務方式,當前,仍舊缺乏因地制宜的服務,搞了太多大規模的、統一的農機機械和服務模式。這是不適合山區面積廣大、十里不同風的、在地化的農業生產條件的。

 

新京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溫鐵軍:正因為千差萬別,每一家需求不同,這種情況下,如果做不到在地化,做不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往往就落實不下去。在日、韓等地,他們在山區所提供的社會化服務,是根據山區的客觀情況,因地制宜的。這也是農業社會化服務普及中的問題,就是如何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方式,來推動在地化的農業服務,特別是在地化的農業機械的技術創新。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讓服務真正深入到田間地頭,深入到老百姓門前,才有可能解決現代這種小農戶高度分散,技術和業務的各種需求高度分散下,社會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農村生態、生產和生活是三生合一的,有什么樣的生態條件,就產生什么樣的生存方式,也就是說,生態和生活是合一的,為了維持這種生態和生活,就有相適應的生產方式,如果我們把生產變成了第一,用生產來引領生態和生活,恐怕就弄反了。當前各種有關政策方面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推動社會化服務,農機、農技創新的經驗,還缺乏調查研究,缺乏了解。希望進一步增加調查,才能把農業現代化落到實處。

農民現代化應放在第一位

 

新京報:文件提出,要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當前,我們的政策保障是否還存在不足的地方?

溫鐵軍:其實許多問題,有一個怎么重新打造抓手的問題。當前,一部分政策制度,初衷很好,但實際操作難度很大。如按照文件要求,新的家庭承包落實到每一戶,大家都拿到土地承包合同,合同必須劃清四至,這個是一個高成本的勞動,尤其是山區,一家七八塊地常態,每一塊地劃清四至,落實到每一戶,很難。許多家是拿不到如此規范和細致的合同文本,因為做不到。再如,政策要求,流轉必須是合法合規的,舉例來說,農民常常自己開點兒小荒,這是沒有合法手續的,他出去打工,給別人種,回來后自己種,大量這種客觀上的情況,和主觀上想象之間,差距太大,使得政策在基層的落實變得困難重重。所以,希望在決策中,盡可能進行更多更深入的調查,首先要做的,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把問題真正搞清楚。

 

新京報:你認為當前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什么?

溫鐵軍:有一個問題,就是需要把三農現代化放在一起討論。過去說農業現代化,后來說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一個進步,但農民呢?三農現代化為何總是缺一農?杜潤生老先生曾多次強調,千投入,萬投入,不如投入一個農民的積極性,我們總是缺調動農民積極性的方法和政策。在現實中,許多政策多是有利于公司、投資人的。這樣的政策落實起來,對農民來說,往往是難理解的。所以,三農問題,必須把農民放在第一位。如果不把農民的現代化放在第一位,我們國家的現代農業就難以實現,如果不把農村經濟的綜合發展,放在重要位置上,農村的現代化也是很難討論的。從周邊的經驗看,日本、韓國的模式,最為重要的,是從社會文化領域起步入手的,它所能提供的,是全方位的、綜合性的服務,而不是簡單地為農業現代化提供服務。

鄉村振興不能只讓農民種地

 

新京報:你心目中的現代農業應該是怎樣的?

溫鐵軍:農業現代化是什么,是符合生態要求的,能夠有效推行減碳,并通過立體循環農業來吸碳的。以前的農業現代化,越是大規模推進集約生產,期間所使用的化肥、農藥等,越是加劇碳排放,越是大規模養殖,甲烷排放就越為嚴重。以前農業現代化的大規模集約化的方式,在生態文明的新的發展戰略下,應該是向著高質量的新發展方式轉型。如果用高排放的方式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的農業,恰恰和國家當前要求的方向是相反的,繼續沿著老的方式推動現代化,可能與預期相反。

 

新京報:怎樣才是正確的方式?

溫鐵軍:我國在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就明確強調一二三產業融合,走向綠色生產方式,把立體循環農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方向。立體循環農業要求以空間生態資源的系統開發作為基礎,根據空間生態資源的情況,系統性地推進立體循環和分布式的三農現代化。這其中就包括,農民怎么在一二三產業融合中獲取收益。

 

新京報: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在強調提升農民在農業產業鏈條中的收益,你也提到過,不能只讓農民種地,你認為怎樣才能更好提升農民在產業鏈中的參與度?

溫鐵軍:三產中的高端部分是什么,是金融、保險、期貨等產生較高收益的領域,這恰是單個農民無法進入的。只有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重構新興集體經濟,才有可能在農村集體經濟獲得國家大規模的重資產投入,形成的設施性資產變成集體資產的情況下,讓農民得到以勞動來獲取資產收益的條件,農民才可能得到財產性收入。這才是推進農民現代化的主要政策內容。農民進入三產融合,尤其是得到三產中的高端收入,就要讓農民得到資產性收入。再進一步,產業留在縣域,才能讓農民分享產業的縣域化的收入,才能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邁向共同富裕。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三農”專家孔祥智解讀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

孔祥智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三農專家

 (根據孔祥智發布的視頻字幕整理)

圖片
和過去的中央一號文件相比,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更加具體更加細致,應該說是2022年在新年伊始,中共中央給廣大農民朋友送的一個大禮包。
禮包一:一大波糧食補貼
第一個就是高度強調,要合理保障農民的種植收益。我們知道這幾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于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收益,尤其是種糧食的收益,都有相應的提法。怎么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呢?繼續適當提高稻谷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的補貼。
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特別強調稻谷的補貼。這個稻谷的補貼主要是早稻,別的品種據我了解并沒有補貼。對這三大主糧作物要實行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對這兩項保險,在糧食的生產省和產糧大縣要全覆蓋,換句話說,在糧食主產省和產糧大縣種植這三項作物的農民朋友,收入能夠得到充分的保障。
禮包二:大豆生產收益提高
加強大豆和油料的生產,提高大豆和油料的自給率,預計2022年大豆和油料的播種面積要擴大2200萬畝以上。
為什么要提出2200萬畝這個數字,是因為2021年大豆的播種面積下降了2200萬畝,主要是大豆和玉米的比較收益(收益差)問題。所以2021年下降的2200萬畝,2022年要彌補上,這當然就是要提高大豆種植的收益了。
禮包三:國家扛起糧食重擔
中央一號文件的第三個重點就是高度強調國家糧食安全。要保持產量在1.3萬億斤以上,提出了三區:糧食主產區、糧食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
過去在我們的政策里面,針對這三區要確保糧食安全,主要是把重點放在糧食主產區上,尤其是800個產糧大縣。但是2022年的提法,和過去不一樣了,這三區都要保產量、保面積,確保產銷平衡區基本自給。
主銷區比如說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也要保證一定的糧食面積。中央對北京市規定的糧食播種面積是70萬畝,北京市自己的種植面積達到了90萬畝,浙江省、上海市都有指標。
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的考核。從中央一號文件可以看出來,種糧不光是農民的義務同時更是國家的責任。
禮包四:每畝地增收500元
第四個重點是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任務,而且提出2022年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要達到一億畝,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的灌溉面積要達到4億畝。
按照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一般的農田建設成高標準農田以后,每畝地能夠給農民節本增收達到500元。高標準農田的投資是國家的,收益是農民的。提高農民收入不是一句空頭口號,要落到實處。
禮包五:百縣千鄉萬村計劃
第五個重點就是提出開展“百縣千鄉萬村計劃”。“百縣千鄉萬村”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各個地方先創建,認定以后再給你獎勵,就是以獎代補的這種方式。如果你這個村在創建過程中,達到了示范村的要求,可能中央、省或者縣要有相應的獎勵和補貼。這當然對于我們整個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

 

解讀:穩中求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高強

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圖片
高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大特點是突出“穩”,穩字當頭,強調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在此基礎上要堅持“穩中求進”,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另一大特點就是“實”,突出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并強調抓點帶全面。

 

——牢牢守住兩條底線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主要分為8個部分。高強認為,《意見》第1-3部分,即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主要聚焦“穩”,強調穩字當頭,其中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是求“穩”的關鍵。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不斷提高主產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切實穩定和提高主銷區糧食自給率,確保產銷平衡區糧食基本自給等。
202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具體包括加大耕地輪作補貼和產油大縣獎勵力度,集中支持適宜區域、重點品種、經營服務主體,開展鹽堿地種植大豆示范,開展鹽堿地種植大豆示范等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胡冰川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意在對內調整種植結構,對外增加邊際調節能力
保障糧食安全,首先要解決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問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另外,還要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階段性任務,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有效防范應對農業重大災害。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強調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完善監測幫扶機制,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

 

——穩中求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在高強看來,《意見》第4-6部分,即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和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是2022年度“三農”重點工作的具體表現。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強調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021年11月17日發布的《農業農村部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做精做優鄉村休閑旅游業,做活做新農村電商。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
此外,圍繞產業振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強調要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在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方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健全鄉村建設實施機制,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扎實開展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明確,“十三五”時期我國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建立,“十四五”時期要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建設文明和諧鄉村。具體包括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內容。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具體包括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等內容。
另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第7部分和第8部分分別強調要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