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3-05-22 09:44:18
閱讀:47
萬坤利的《習近平美麗鄉村建設思想初探》一文指出, 習近平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理念具有豐富的內涵, 人民中心觀、生態文明觀、因地制宜觀、綜合治理觀、城鄉統籌觀、文化傳承觀構成了習近平美麗鄉村建設思想的基本內容。
(一) 美麗鄉村建設的歸宿:生態文明觀
(二) 美麗鄉村建設的方法:因地制宜觀
因地制宜觀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方法, 即美麗鄉村的建設要根據所屬鄉村的具體情況, 制定或采取相應的方針政策來推動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協調局面。堅持因地制宜觀的關鍵就是要處理好處、轉、利三者的關系。
(三) 美麗鄉村建設的模式:綜合治理觀
綜合治理觀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模式, 即美麗鄉村的建設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法律為準繩、民間組織為主體、村民參與為保障的綜合治理模式。
農村的綜合治理要堅持發揮政府的主導性作用, 完善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決策機制、農村公共產品投入機制和組織管理機制, 推動農村形成生態環境發展與體制機制健全相適應的發展模式。以村民參與為保障, 強化村民的主人翁意識, 引導村民樹立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 激發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增強村民自建自創自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助力鄉村的綜合治理。
(四) 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城鄉統籌觀
城鄉統籌觀是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 即美麗鄉村的建設要秉承城鄉統籌發展的理念, 切實將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者有機結合, 將鄉村發展和城市發展緊密相連, 實現以城促鄉、以工帶農、城鄉雙贏的戰略目標。實施城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 協同推進城鄉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綜合發展。
(五) 美麗鄉村建設的功能:文化傳承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要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曾強調:“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 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 借勢推進特色農耕文化保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等工作, 依托財政扶持和利用社會資源, 重點加強對名人故居、宗祠、古村落等的建設、保護和利用, 既促進鄉村游、文化游, 又發揮優秀鄉賢對人的教化作用。針對在校學子, 把鄉賢紀念館、紅色景點等作為德育教育基地, 把鄉賢故事作為校本教材,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一個全面的、綜合的、統領新農村建設工作全局的系統工程, 其政策要求嚴、利益關系多、推進標準高。因此, 在建設推進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各方面的問題。
優化布局, 真正按照“城鄉規劃一張圖”“城鄉建設一盤棋”的要求, 著力培育中心村, 建設農村新型社區, 為城鄉一體化建設在農村的推行提供有力的輻射平臺。積極探索農村新社區建設新路徑, 率先建成一批“規劃科學、環境整潔、設施配套、服務健全、安居樂業、生活舒適、鄰里和睦、管理民主”的文明和諧的農村新社區。
全面建立農村社區管理服務中心, 采取“村民出一點、鄉鎮補一點、財政撥一點”的辦法, 整合衛生保潔、醫療衛生、放心超市、事務代辦、文體公用設施維護經營等功能, 對村內公共服務事業進行統一管理。完善機制, 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加強資源整合, 逐步實現城鄉教育、醫療、文化設施一體化, 城鄉環衛一體化和城鄉公交一體化, 努力使農村社區的居民也能享受到現代文明生活。
(三) 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實施“農民健康工程”, 規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兩年一度的農民免費體檢, 做好面向農民的公共衛生服務。對殘疾貧困戶的危房實行全面改造。整體推進農村社會救助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 進一步健全農村低保制度, 實現應保盡保。
完善集中供養機制。加強外來人口管理, 逐步實現外來人口享有和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的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 形成有效的社會調控機制與和諧的社會關系。
(四) 打造田園城市與建設美麗鄉村相得益彰
浙江美麗鄉村建設, 既達到了布局優美、環境秀美、產業精美、生活恬美、社會和美以及服務完美的要求, 還著重體現農耕文明傳承。美麗鄉村建設要注意克服簡單照搬照抄城市建設和千村一面的缺陷, 避免規劃不合理、環境污染等問題, 注重保護田園風光和村落文化, 在建設綠色美麗村莊的基礎上帶動農村的全面發展, 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園、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美好愿景。
讓田園城市與美麗鄉村相得益彰, 實際上是城鄉一體化的理想體現, 其方向和目標即是工業反哺農業, 城市帶動農村, 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近年來, 浙江省努力推進城鄉統籌及農村相關體制機制創建。其中, 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投入, 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尤為關鍵。
(五) 注重精神文明建設
(六) 各方協力共推美麗鄉村建設
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不是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 需匯聚來自四面八方的力量。政府、社會群體、農民自身都應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找到自己正確的位置, 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 政府應積極發揮平臺性作用, 提供足夠的公共財政支持, 完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 進行專業的指導部署, 統籌和規劃田園城市和美麗鄉村, 其中基層干部則應發揮好主心骨的作用, 教育和引導基層農民科學生產、創業致富。
其次, 全社會都應積極參與其中, 心懷感恩, 尊重農民, 尊重勞動。最后, 作為核心元素, 農民則應提高主人翁意識, 用主人翁的姿態保護美麗鄉村, 共建美麗鄉村。
浙江美麗鄉村建設在路徑、模式與方法、政策、人才選用等方面, 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經驗。但也和全國其他省份一樣, 難免會走一些彎路, 存在著以政府推動為主、農民參與度不高, 短期建設見效快、但長期維護難等諸多問題。當前, 浙江的美麗鄉村建設還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 需要認真分析, 再探索, 再認識。
(一) 路徑的可復制
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經歷了示范引領、普遍推行到深化提升三個階段, 要使“浙江模式”再推廣、可復制, 需要考慮資金的可承受、人才的供應、政策的支撐以及目標的可行性四個方面。
第一, 資金可承受。在有限的、可承受的資金總量的約束下, 對規劃編制、項目管理、建設標準等提出一般性的統一要求, 以指導今后的建設。
第二, 人才本地化。農民是生產者、建設者、創造者、所有者, 決定了產業和鄉村的命運, 需要建立村民教育和干部培養的長效機制, 注重提升本地村民的文化素質水平, 積極開展農民再教育。
第三, 政策可支撐。美麗鄉村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打造美麗鄉村, 既需要高起點、寬視野的規劃, 又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到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之中, 還需要統籌協調各鄉村建設的特色, 這些工作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強有力的幫助。
第四, 目標可行性。實行分類指導, 一切從實際出發, 注意區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農村的情況, 注意把握好建設力度、推進速度與財力承受度、農民接受度的關系, 注意目標的可行性, 不搞“一刀切”, 不搞大拆大建和重復建設。
(二) 特征的可辨識
美麗鄉村建設應當因地制宜, 尊重差異性, 在自身文化傳承的基礎上, 挖掘自身特色, 進行形象再塑, 豐富和提升內涵, 讓美麗鄉村更具魅力。
文化傳承方面, 重視發掘鄉土文化, 讓傳統文化生輝。通過傳承龍舞、獅舞等鄉土文化資源, 揚名本地傳統美食文化, 收集傳統民間故事, 舉辦傳統文化節日, 構建鄉村文化景觀等一系列舉措, 將鄉土文化打造成一個個具有廣泛群眾基礎、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品牌, 使鄉村能擁有自己特定的文化符號和標志。
特色挖掘方面, 美麗鄉村建設必須注重特色挖掘, 要善于挖掘利用當地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歷史古跡, 整合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 展現獨特魅力。這既能提升和展現鄉村的文化品位, 也能讓綿延的地方歷史文脈得以有效傳承, 還可以從產業發展、景觀改造等方面入手, 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 充分彰顯鄉村的特色和韻味。形象再塑方面,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具體工作中, 除了傳承傳統文化、挖掘地方特色, 還可以進行形象的再塑。
(三) 發展的可持續
可持續發展, 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后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建設美麗鄉村, 一定要解決土地浪費、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等問題, 高揚生態文化理念, 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美麗鄉村發展的可持續要有“居家過日子”的理念, 在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 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同時, 盡可能使村民體會到原有的生活與交往氛圍, 產生心理上的滿足感和歸屬感。只有美景沒有美德, 美景是保不住的。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