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2-09-30 11:16:44
閱讀:28
9月23日,2022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會場活動在成都天府農博園舉行,其中的“空中農場”引人關注。
這是一次“空中”農業的大豐收,包括“空中蜜桔”“空中秋葵油”“空中辣椒”等一系列“空中”有機農產品。
“豐收不局限在地面的農田,空中的農場也可以實現豐收。”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智慧碳中和生態價值系統”為城市中的高樓大廈建設了“空中農場”,這些“空中”系列產品均是在立體墻上進行種植,不占用耕地。
在成都市雙流區彭鎮新安社區六組,這里有“空中農場”的設計原型。
“農場里的辣椒、香蔥、韭菜、小白菜、蓮花白等10多種蔬菜都長得很好,大豐收了!”該公司董事長助理曾兵告訴記者,這個“空中農場”布局在一棟6層試驗樓的外墻,墻體的內外兩側均種有各種果蔬,并配有補光和滴灌等智能系統。
當生活在高樓大廈的居民有了自己“空中農場”,都市生活就多了一份田園風味。
“我的房屋是改造過的,在外墻和陽臺改造出了60多平方米的土地,種上這些果蔬,完全夠用了,真的是很省錢。”成都市民張先生生活在市中心的一個小區,通過箱體盛裝“制造耕地+滴灌”的新模式,讓張先生在樓房上種菜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曾兵介紹,“空中農場”不僅可以建設在新樓里,也可以改造在老小區里。這種農業生產模式是立體多層式的,與傳統平面大田模式相比,將土地資源和空間的利用做到了極致。如果按照每戶建筑面積106平米計算,該項目可以為每個住戶制造150平米耕地。大膽暢想,如全國推廣,將能制造優質永久耕地4.5億畝。
在樣板樓,記者看到,樓下的魚池、樓上的果蔬、樓前的樹椅、樓里的新式污水處理系統……這里是一種都市家庭農業模式的新探索,不僅低成本,也可自給自足解決全家一日三餐、全年四季應季的優質果蔬問題。
家庭農場具體如何運作?菜苗、土壤來自哪兒?由誰來負責種植呢?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馮建路表示,該項目種植用的箱體是專門設計的,可拆卸安裝,便于替換;土壤經過了精心改良,并定期替換進行休耕;蔬果幼苗,是經農業工廠育好再移植過去的。
同時,擇優選擇其中的340種進行培育,能最大限度滿足百姓的種植成功率和餐桌菜譜。居民只需要在每年年初的時候“點好菜”,決定具體要種什么,成熟了即可采摘食用。市民可自己種植,也可委托給物業種植。
此外,從建筑材料上來講,建筑使用了自主研發的綠色墻材,厚度僅4-7厘米,可在同樣的建筑面積中提高至少10%的使用面積,具有很好的保溫、隔熱、隔音等功能,加上外墻的大面積綠色作物覆蓋,能調節溫差,實現冬暖夏涼。
科道農業自主研發的“智慧碳中和生態價值系統”包括生態建筑、有機農業子、環境治理、綠化產業化價值4個子系統,利用城市房屋陽臺、走廊、墻體,規模性地開展立體有機設施農業生產,將果蔬種上樓房,努力讓城市高樓變成“棵棵大樹”。
“當家庭菜園全部搭建起來后,遠遠望去就像是一道‘翠綠幕墻’,城市的‘水泥森林’也會變成‘農業森林’。”該項目創始人宋志遠表示,該智慧系統在幾乎零成本的模式下,對外零排放零污染,實現了碳中和。
國際歐亞學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黨委書記楊其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在城市的空間營造農業場景,都可以打造這種在垂直立體空間上,拓展耕地空間,向空間要土地,在城市里面可以自己生產一些食物,至少短期里能解決一些食物的一些難題。
“開展立體循環農業和有機農業,從根本上解決了項目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顧慮。”7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農村部原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原院長唐華俊在參觀考察科道農業的基地后,充分肯定了“智慧碳中和生態價值系統”,認為這個系統綠色低碳環保,非常超前,代表了未來發展的方向,符合現代城市發展需求,建議進行復制推廣。
據悉,“智慧碳中和生態價值系統”被第15屆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年會授予“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目前已獲得天津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彭一剛,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同濟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陳勇等農業、建筑、環保生態領域的院士專家們的大力肯定。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