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嘉祥是國家級大豆制種大縣,在元一智庫農研中心策劃下,打造了“嘉祥豆種”區域品牌。近日,農業農村部官網報道山東嘉祥大豆產業發展現狀,文中指出,近年來,嘉祥縣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實施5大工程10個重點項目,把“嘉祥豆種”打造成為引領嘉祥農業增效的“新引擎”、農民增收的“新突破”、農村增綠的“新旋律”。
嘉祥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黃泛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土層深厚、易于耕作,適宜夏大豆生長,是我國高蛋白大豆的主產區和重要的大豆制種基地,先后被評為全國科技良種制種基地、首批國家區域性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國家級大豆制種大縣。近年來,嘉祥縣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實施5大工程10個重點項目,把“嘉祥豆種”打造成為引領嘉祥農業增效的“新引擎”、農民增收的“新突破”、農村增綠的“新旋律”。
(一)加強組織保障。
嘉祥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聚力建設“種業強縣”,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以及周例會專題研究產業園建設工作。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的創建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園區建設。成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推進園區創建。組織專家多方論證,制訂《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建設規劃(2021-2025年)》,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專家參與的組織推進體系。
(二)優化建設機制。
依托山東嘉豐源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建立園區建設投融資平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臺加強大豆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和監管工作意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大豆輪作)工作實施方案、金融支農創新繁種大豆收入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系列扶持政策,從基地建設、科技創新、金融保險等方面支持種業發展。建立健全資金監管機制,在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分工協作,依法依規用好政策,嚴格監管資金,確保有效合規使用。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及時公開資金使用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及時發現并處置違規失職行為,確保資金使用安全。
(三)創新項目動態管理機制。
建立縣級現代種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開展督促調度,召開項目推進調度會,分析研判存在的制約因素,研究具體工作措施,形成上下聯動、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規范項目運作程序,嚴格執行項目招標投、工程監理、資金使用監督等有關規定,確保項目有序建設。
(一)在“強”全產業鏈上下功夫。
充分發揮企業在資源配置、產業發展、投資建設、產品營銷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加強種業自主創新與合作,鼓勵“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整合國內外種業資源做大做強。引導種業企業入園集聚,創新“種業+綜合服務”的經營模式,建立健全種業研發-繁育-生產-加工-銷售閉環發展機制,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條。2021年產業園總產值達23.48億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達到15.02億元,占園區總產值的63.9%,產業園一躍成為國內大豆種子生產集聚區、銷售集散地、科技集成應用區。
(二)在“富”市場主體上下功夫。
聚焦姓農、務農、為農、興農宗旨,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激勵機制。鼓勵支持種業企業直接流轉土地,建設良種繁育基地,農民到育種基地、加工車間務工,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和制種、生產勞務收入。創新“土地流轉、訂單帶動、股份合作、種糧協同”等發展模式,通過“抓龍頭、建基地、聯農戶”,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聯農帶農模式。2021年底,全縣種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1家、市級17家,關聯企業發展到25家,農業合作社220家、家庭農場227家。園區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占比達56%,通過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帶動農民30余萬戶,其中帶動園區內農民就業人數8萬余人,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530元,高出全縣平均水平36.5%。
(三)在“優”發展環境上下功夫。
整合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制種大縣等涉農項目資金,建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五化”良種繁育基地,鼓勵企業資源共享、聯合攻關、抱團發展,構建產業聯盟,打造大豆種業產業集群。成立中國種子協會大豆分會及嘉祥縣大豆種子協會,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簽訂行業自律承諾書,切實強化行業監管。加大種子市場整治力度,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以次充好、擾亂市場的經營行為,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縣域大豆良種繁育面積達18萬畝,輻射帶動周邊市縣制種30萬畝,年繁制種量1.5億斤,種子暢銷山東、安徽、河南、江蘇等黃淮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11個省市,設有3000余個經銷商及7000多個終端服務點,年推廣面積約1500萬畝,為黃淮區域、長江中下游地區大豆種植供種安全提供了保障。
(四)在“美”農業生態上下功夫。
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種業發展全過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長效機制。加強耕地保護和生態建設,推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印發《嘉祥縣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實施方案》,推廣大豆綠色高質高效種植、免耕機械精播、綠色防控等技術,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耕地質量提升等工作,實施水肥一體化項目。推廣農機+農藝配套措施,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5%。支持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購置秸稈還田深翻、粉碎、撿拾、打包等機械裝備,提升秸稈綜合利用能力。
(一)政府引導,打造種業發展新引擎。
創新政科企合作模式,與省農科院合作共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大豆種業產業技術研究院,搭建“政府+科研機構+種業企業”深度融合平臺,圍繞品種培育、基地建設、質量控制、技術集成開展工作。政府統一規劃布局,完善田間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育種、展示及繁種基地,完善人才、技術及成果等資源在園區落地應用的條件。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2021年9月17-19日,2021嘉祥大豆種子高峰論壇暨成果轉化地展現場會召開,政府、專家、企業、媒體等全國各地行業精英匯聚一堂。國家大豆種業創新中心和國家區域性嘉祥華亞大豆育種聯合創新研究院相繼落戶嘉祥。
(二)企業主導,創新多方合作方式。
鼓勵支持種業企業與科研院所采取購買品種權、聯合育種、技術研發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目前,10余家種業企業與60多家科研單位建立穩定合作關系,蓋鈞鎰、孫九林等5名院士,以及大豆體系首席專家韓天富等30余位育種專家多次來嘉祥指導工作。建設山東圣豐院士工作站、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大豆種質創新與育種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市級以上研發平臺15個。2019-2021年,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大豆新品種40余個,培育了“圣豆”“嘉豆”“華豆”等系列突破性優良品種,“圣豆5號”畝產達到320.5公斤,刷新了黃淮區域大豆大面積實打測產記錄。
(三)園區聚合,暢通科技資源進入園區通道。
整合資金1.08億元,建設基地科技服務中心、現代種業科技信息中心、育種創新中心等項目,強化種業科技支撐,推進資本、人才、科技、技術等現代要素向園區集中集聚。引進國內外高性能、智能化育種機械設備,育種材料收割破損率降低至2%以下,實現育種材料零混雜。圣豐、華亞等園區種業企業建設大豆基因編輯育種實驗室、大豆品質檢測實驗室、周年雜交平臺、低溫種質資源庫,配備試驗儀器設備100余臺(套),種質資源保存能力達到7萬余份。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嘉祥縣將堅持科技創新、集群發展,著力打造現代種業基地、“嘉祥豆種”品牌,強化種源技術攻關、增強良種供應能力,全力全速推進園區建設,為民族種業振興貢獻嘉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