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2-03-04 15:48:29
閱讀:99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釋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指明了方向。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心系鄉村振興,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問農民收成、看農村變化、謀農業發展,堅實足跡印在祖國大地上,深切關懷留在百姓心間。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進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作為農民的“兒子”、學習農學專業的“學生”、從事農村工作的“老兵”、參與脫貧攻堅的“戰士”,通過反復學習、深入思考,結合自身經歷,就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概念、基本邏輯、基本目標、基本問題談一談基本認識。
第二個節點,鄉村振興戰略系統部署。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了鄉村振興分階段的目標任務,明確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第三個節點,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制定。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22項具體指標,其中3項約束性指標,19項預期性指標。
第四個節點,鄉村振興促進法出臺。經過三次審議,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廣泛征求各方意見,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也提了5點修改意見,采納了2點。《鄉村振興促進法》共10章、74條,是一部全面指導和促進鄉村振興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除“總則”“附則”,其結構是“5+1+2”,對于促進五大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一是界定了鄉村。第2條規定“鄉村,是指城市建成區以外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和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綜合體,包括鄉鎮和村莊等”。
二是突出了農民主體地位。將維護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等作為原則寫進鄉村振興促進法中,真正使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支持者和受益者。
三是注重了生態保護。生態振興作為五大振興之一,體現了對生態保護的高度重視,鄉村振興促進法在第一章中專門明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動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第五章分七個方面專門對生態保護作了強調。
《鄉村振興促進法》構架
四是體現了城鄉融合。第51條明確提出“逐步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第4條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道路,促進共同富裕”。
在一定意義上,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淋漓盡致的發揮鄉村的特有功能。
二是“鄉村治理”這根梁。服務要精細,管理要到位。一要建好體系。一是突出核心。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鄉村處于領導核心的地位,是鄉村治理的領導者、推動者、實踐者。二是發揮村民委員會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三是三治融合,自治為基礎、法治為根本、德治為導向。二要培育人才。讓鄉村治理充分“提能塑形”,離不開人才隊伍的支撐,需要培育壯大四支力量。培育“帶頭人”,從組織建設、干部選配、能力提升等方面著手,找準找好“帶頭人”,用好用活“火車頭”,解決誰來帶的問題;組建“先鋒隊”,通過組建黨員服務先鋒隊,選派工作隊,建好志愿者服務隊,集中力量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回引“明白人”,依托縣、鄉、村三級農民工服務平臺,加大回引力度,服務地方城鄉治理。培育“新鄉賢”,通過深入挖掘、積極鍛煉、大力培育一批新鄉賢典型,充分發揮“賢”的引領、“能”的帶動、“德”的滋潤、“善”的教化,助力基層治理。
當然,比人才更重要的是鄉村要有“人”。
三是“生態保護”這根梁。一要樹牢理念。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保持戰略定力。農村相當一些地方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始終抓好生態保護是抓好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前提。二要持續整治。不要動不動就推倒重來,盡力保持原真性,不要把“生態系統”和“植樹綠化”等同起來!不要把“美麗”與“漂亮”混為一談!
四是“共同富裕”這根梁。一要態度堅決。1992年底,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頁)。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二要研究目標。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到本世紀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居民收入和實際消費水平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等不得,也急不得,也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能大包大攬,堅決防止落入“福利主義”養懶漢的陷阱。總之,要量力而行,堅定讓有條件的人跳起摸到高線;要盡力而為,必須使更多的人跨越中線;要勠力同心,絕不讓低收入群體跌落到底線。
二是堅持標準。鄉村振興方向是明確的、要求是清楚的、法律是清晰的,行動也是迅速的。當前,大家對具體標準熱切期盼。我們堅信,黨的二十大之后,將會有一個既堅持量力而行,又考慮共同富裕的目標標準。
三是整合資源。長期以來,我國各行各業都掌握了支持三農的各類資金,這些資金發揮了很大作用,但也還存在不能同頻共振問題。把這類投入整合起來(不是集中在一個部門管理),同步同向同域使用,其效果不可估量。
四是區域統籌。全面鄉村振興不是全國各地的整齊劃一,而是達到基本標準之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全國大體一致的是“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省市的重點就是統籌市(州)、縣(市、區)之間不出現根本性的差距,縣(市、區)要實現“縣域城鄉融合發展”。
二是大討論。針對具體方式方法,專業的、非專業的、機關的、農村的、大的、小的、線上、線下……事越辯越明,理越辯越清。
三是大調查。有一個一般規律,一個新生事物出場,大家都要搶先發表觀點,鄉村振興也不例外,大家講客觀頭頭是道,但讓他“細細道來”,基本也是在皮毛上反來復去。如果我們在“瞎子摸象”的認識水準上,促進鄉村振興,其精準性就可想而知了。
四是大培訓。“磨刀不誤砍柴工”盡人皆知,但不能因為培訓課程設計、師資選定等原因,造成更大的操作上的認識不統一。
第一項是抓好糧食生產。手中有糧,心里不慌。飯碗必須要端在我們自己手里。把良田、良種、良法筑牢,讓種糧人受尊重、有利益,讓基本糧有保障、有價值。必須把“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目標要求落實到縣村戶。
第二項是突出增加增收。農民收入是一切農村工作的綜合反映。總體來看,農民收入主要靠就業的局面還沒有扭轉,因此,穩就業必須要放在首位,不必諱言。由此也說明,農業產業發展是有空間的、有潛力的。當然,發展產業之前,先要說清楚糧食生產與非糧產業關系怎么處理?哪個鄉村有哪種潛力?發展好的要鞏固,有潛力的要支持。
第三項是關注底部群體。貧困群眾終將消失,困難群眾也有專項,在這之上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群眾,他們往往“過得去”,但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可能“上不去”,所以,需要從理念上開始,重視這部分“倒不下去,跑不起來”的群體。
第四項是管護基礎設施。鄉村建設將會高歌猛進,鄉村面貌必將煥然一新。建設不容易,而用好管好護好更不容易,讓基礎設施延長服務年限是最大的節約,不在鄉村“建了又拆、拆了又建”是鄉村具有文化積淀的一個基本方法。盡快建立管護鄉村基礎設施的新機制顯得十分緊迫。
其次要防止“一堆樣板”。很多樣板不是“樣子丑”“板形差”,而是“如此樣板”本來就“走了樣”,加之長期保持這樣的“像模像樣”成本很高,“溫室里的花朵”很鮮艷,但到了室外開不艷、開不久。
第三要防止“一批模式”。當前,媒體已經在宣傳報道鄉村振興的“八個模式”“九個案例”。鄉村振興全面啟動時間很短,只能算呱呱墜地“胖小子”,迫不及待地在幼兒園選拔“百米短跑”“馬拉松”冠軍進行包裝宣傳,這個苗頭不好。
第四要防止“一串經驗”。任何人任何時候只要做一點有用的事,總會得到一點報酬,這種報酬就是經驗,做一年是一年的經驗,做兩年是兩年的經驗,抓一個方面是單方面的經驗,抓幾個方面只是幾個方面的經驗。一件事才開個頭,往前只走了幾步,沒有運行一個完整的周期,還沒有達到既定的目標,也沒有按標準驗收,這個時候總結經驗,絕不能講過頭話,否則越帶越偏。
鄉村振興行穩致遠,需要人人有責負責盡責。
2020年10月26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2020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要部署。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指示。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2021年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啟動實施,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2022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的要求。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堅持“123”的工作思路,也就是嚴守一條底線,健全兩項機制,突出三個重點。嚴守“一條底線”。就是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條底線。如果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得不好,“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可能就會卷土重來,由此產生的惡劣影響比沒有完成脫貧任務還要更嚴重,全社會甚至全世界都會質疑脫貧成果的真實性,鄉村振興也就無從談起。健全“兩項機制”。一是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就是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既不搞集中資源,也不能斷檔斷供,聚焦重點幫扶縣、重點幫扶村下足功夫、綿綿用力,避免“只蹭熱點,不見激情”。二是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就是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這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的“牛鼻子”工程。突出“三個重點”。一是突出穩定增收,在一段時間內狠抓轉移就業和穩崗就業,持續壯大特色產業。二是突出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統籌抓好增加收入、社區治理、公共服務。三是突出激發內生動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既要塑形,更要鑄魂。
第二個階段是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階段(2026年—2035年)。這一階段要根據黨的二十大的部署進行全方位推進。鄉村振興要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基本實現。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就業質量顯著提高,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要實現縣域平衡。全國60%乃至70%以上行政村達標,東部和中部60%以上的省(市)的縣域內行政村全部達標。
第三個階段是鄉村振興基本實現階段(2036年—2040年)。實現市(州)域平衡,全國90%以上村達標,東中部全部達標。
第四個階段是鄉村振興全面實現階段(2041年—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實現了“共同富裕”!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