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策劃 ›
作者:
發布:2022-08-03 14:46:02
閱讀:145
1.1成都都市現代農業的產生與演進
自改革開放以來,成都都市農業有近40年的發展歷程,期間分成4個階段。1983年到1998年是農家樂的發展階段,1986年全國的第一家“農家樂”——“徐家大院”在成都市郫都區友愛鄉農科村誕生。1999年,成都市舉辦了全市第一屆都市農業發展對策研討會,標志著成都市的都市農業進入啟蒙階段。2009年到2016年,是成都市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奮進階段,2009年《成都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08—2017年)》出臺,提出了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總體定位并付諸實施。2017年到至今是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階段,標志性發展是2017年市委文件提出了構筑成都市“都市現代農業新高地”,并組織了工作專班組織實施。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視察時明確指出:“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成都市委市政府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在成都全域包括農村地區建設公園城市,并作為全市發展總目標。因此都市現代農業在成都市的發展中擔任著極其重要的角色。2017年,成都市委市政府通過了成都都市現代農業功能區規劃(2016~2025),以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為重點,明確全市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空間,引導農業多功能在空間上合理布局,強調功能區建設與城市發展的協同性。同時提出構建成都都市現代農業生態圈,以農業產業化、產業景觀化、景觀生態化為導向,以現代農業產業功能區以及園區建設為抓手,率先構建農、商、文、旅、體、學、研融合發展的都市現代農業生態圈。
1.2成都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五大產業功能區
成都在重塑城市產業經濟地理格局的推動下,圍繞農業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建設都市現代農業五大產業功能區。分別以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蒲江天府農創園、溫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崇州都市農業產業功能區和天府現代種業園引領核心區。5個國家級的園區帶動全市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
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以“永不落幕的田園農博會盛宴、永續發展的鄉村振興典范”為定位,打造面向全省的農業博覽綜合服務平臺和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占地110.5平方公里,核心區2.5平方公里。
圖片來源:網絡
溫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現代都市農業硅谷”為目標,以“農創、農旅、農養”融合發展為路徑,促進生態價值轉化,為都市現代農業提供高新技術支撐。地點在溫江區,占地2.4萬畝,主要用于農業高新技術研發。依托成都國家農業科技中心與中國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聚合了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和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上百家科研院所、高校團隊開展研發工作。
圖片來源:網絡
現代天府現代種業園,位于成都市的邛崍,圍繞現代種業產業生態圈建設,構建種業科創平臺,全力構建以雜交水稻、油菜種業為基礎,畜禽、水產、蔬菜等種業為突破的“大種業”發展格局。占地170平方公里,核心區2.1平方公里。
崇州都市農業產業功能區,以糧油優質糧油的示范為基地,以構建優質糧油產業生態圈為中心,功能區建設南部十萬畝優質糧油產業園、北部十萬畝糧經旅產業園、千畝糧油食品加工園,構建形成“一核兩環三園五鎮”發展格局。占地面積269.8平方公里,23萬畝耕地面積。
圖片來源:網絡
蒲江天府農創園,以“川果”為主,以“有機綠谷,世界果園”為定位,打造“川果”主導產業功能區。占地面積是450平方公里,占據全縣面積77%,主打水果和茶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把成都市城市和農業農村全部納入都市農業發展總體格局中,2017年4月,中共成都市委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提出了“十字策略”的推進方針,即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
“東進”涉及成都市東部的3976平方公里,地形主要為丘陵。生態結構規劃圖:一山一水五楔多湖。以生態優先為基本原則,構建滲透東進全域的生態綠線、網絡化的生態廊道,重點建設丘陵地區都市現代農業產業帶。
“南拓”涉及成都市南部的1395平方公里的農業農村地區,著力打造西部農業科技創新引領區和國內都市休閑農業樣板區,重點發展會展農業和高科技農業。國家成都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中國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的辦公場地和新的會展中心都建設在這里。
“西控”涉及成都市的西部地區的7185平方公里,這里有很多山地、丘陵,少量平原。它發展定位為成都市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糧食生產區、生態宜居的現代田園城市典范區,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科技產業帶。
“北改”涉及成都市北部的704平方公里,瞄準“成都現代農業開放型經濟示范區”的發展定位,打造都市現代農業對外開發門戶地區,構建形成“兩區一帶、四園多點”的農業開放型經濟發展格局。
“中優”指的是成都市的五環路以內1264平方公里,重點打造四環路到五環路之間,以環城生態帶為依托,積極發展景觀農業,形成環城生態圈“兩環”城市生態綠環景觀,重點發展屋頂農業、體驗農業等。
從“十字策略”可以看出,成都市動員了全市力量,把它打造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以川西林盤、特色小鎮等場景作為成都都市現代農業重要載體和文化標簽。川西林盤是成都乃至四川打造的特色農居的典型,田園周圍有高大的喬木與竹林,河流環繞。重點打造各種特色的文化小鎮。
圖片來源:網絡
成都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重點考慮5個問題,即保障供給、場景塑造、發展載體、科技支撐與政策創新。
成都市在打造都市現代農業中,一是堅持保障供給,不能脫離農業的城市食品供給基本功能,建設發展7大產業功能區, 創造良好的城市食物供應環境。
二是場景塑造,基于區域產業特點打造了川西林盤、特色小鎮、城市綠道、農商文旅體學研等發揮城鄉多功能融合的場景。目前成都市已經建成38個農業主題公園,6個省級特色農業小鎮,2019年已經建成了3000公里天府綠道,供市民散步,跑步,步行,以及騎行。2022年底將建成1000個川西林盤。
三是發展載體,圍繞建設農商文旅體學研、產業功能區、產業生態圈等產業發展載體,在區域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發揮著引領作用,是現代都市農業產業發展的載體。成都市數百萬中小學生、大學生,他們需要學習體驗勞動課與各種課程。許多研究單位在都市農業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科技示范作用。成都市已經形成了10個特色優勢產業、6個重點產業、48個縣農業科技園區、332萬畝國家級的糧食生產工程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300萬畝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50萬畝蔬菜基地。
四是科技支撐,圍繞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聚集優質科技人才,構建西南地區農業科技新高地。主要以中國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成都農業科技中心為核心,依靠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四川農大、四川農科院等數十家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力量比較雄厚,科技支撐比較充足。成都市的科研經費占總GDP的2.5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五是政策創新,圍繞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創新土地供給、金融支持、人才培養等體制機制相關政策。成都市從2007年開始建設國家城鄉統籌試驗區,現在的都市農業不再是局限于成都全境的現代農業發展,而擴展到成、德、眉、資同城化都市農業發展規劃。成、德、眉、資指的是以成都為中心包括上游的德陽市下游的眉山市和東邊的資陽市,同城化地域范圍擴大一倍以上,形成了都市現代農業產業經濟圈。去年同城化都市農業發展規劃已上報四川省委省政府并獲批準通過。由中國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與成都德陽眉山資陽農業農村局聯合協作一年多形成了現在的方案。現在中央提出成渝地區的雙城經濟圈問題,成都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將打造更大范圍的都市現代農業經濟圈。
如何解決成、德、眉、資特色農業產業區內部競爭同質化問題?很多地方存在農家樂、觀光農業景觀等同質化的趨勢,現在要重新布局、分工,解決同質化發展問題。
去年已經通過的成德眉資同城化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在更大范圍內探索都市現代農業與高效特色農業發展路徑,是區域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是成德眉資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成德眉資的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能否科學發展,是成德眉資同城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
成德眉資特色農業產區內部競爭加劇,整體能力有待提升。存在產業結構差異性不明顯,部分產業內部競爭加劇,產業環節跟風行為普遍,特色涉農資源挖掘不足等問題。應當充分考慮區域城市發展階段差異,產業結構從生產主導性向融合主導性轉變,產業策略從保障型向發展型轉變,產業場景從農旅融合型向都市農業型轉變。在成、德、眉、資,成渝雙城經濟圈以及成都市范圍內發展都市現代農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和技術。人才的要求非常多,包括現代科學技術,現代農業技術,每一個村、鎮的規劃,工作量非常大。在更大范圍內探索都市現代與高效特色農業發展路徑,實現都市現代農業的國際化發展。中農富通成都西部公司在這方面為成都做了很多工作。
圖片來源:網絡
天府農博園,大邑縣川西林盤小院,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村,蒲江縣明月村,成都龍泉山“夢里桃鄉”水蜜桃產業園。郫都區戰旗村,戰旗村習總書記曾考察過,它最大的特點是黨建引領,村支部書記幾十年來堅持黨建工作,把戰旗村及周邊幾個村打造成成都市農業現代先進典型,包括全世界出名的郫縣豆瓣村。蒲江縣麟鳳新村茶海之島,觀光旅游做得很好。溫江區萬春鎮幸福村川西林盤農民新居,2016年被農業部授牌全國第一批10個農業組織公園之一。成都蒲江特色水果功能區,一個縣40萬畝地,有25萬畝的柑橘,10萬畝的茶葉,還有15萬畝的獼猴桃,全部是果樹和茶葉。大邑安仁都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現在是川西民居,都市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用于生態養殖。天府蔬香現代農業產業園(彭州市),這里有西部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場。還有蒲江縣光明鄉櫻桃山村,青白江區杏花村,邛崍夾關鎮黑茶文化基地,邛崍牟禮鎮小塘村循環農業園,邛崍冉義鎮10萬畝高標準農田,邛崍冉義鎮返鄉農業創業園等。
圖片來源:網絡
成都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新模式“成都樣板”有哪些新發現,哪些值得大家思考或分享?北京、上海、廣州、廣東、廣州還有天津這些城市都做得很好,特別是北京和上海。全國超過2,000萬人城市只有4個,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成都市把全域打造為都市現代農業的過程中,總結了5條經驗:
一是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通過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重塑農業產業的多元價值和農業農村的多功能。
二是都市現代農業生態圈的建設,來轉變產業組織方式。剛才介紹的這些場景,它的產業組織方式徹底脫離了小農的組織方式。由成都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委親自抓,市委市政府作為重點項目。涉及到農口,各個部門都要參與,投資方式多元化,政府、國有企業、農業投資公司、民營企業等大量企業一起參與?;鶎哟鍍晌y一領導,由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集中管理,包括合作社,家庭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發展模式多種多樣。
三是農商文旅體學研融合發展,提升產業價值。
四是“人-城-產”人本邏輯更新產業功能定位。以人為本,吸引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文環境,城市農村建設完善。很多企業投資人感覺成都是一個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城市,愿意在這里投資發展產業。城市吸引大量人才,按照這個邏輯發展,農業產業有非常好的城鄉發展環境,宜居城市,有利于各種產業發展。這是與傳統邏輯是相反的,從產業邏輯回歸到人本邏輯,更新了產業功能定位。
五是“十字策略”重構都市農業產業經濟地理。成都市新的經驗,除了這5個方面,還有高起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都把它當作重點,并且集中了全國優勢科技人才。
一是如何使食物供給與都市現代農業更加緊密的結合?特別是糧食安全問題怎樣來保證,這個是最重要的問題。必須有強有力的措施,在基層有些問題確實存在。
二是如何使都市現代農業成為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引擎?都市現代農業是農業農村現代化最先鋒的示范區。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所需要的各種高新技術,體制機制創新,應該在都市農業區先進行示范。成都市有丘陵,山區,平原,地形條件優越、區域范圍廣闊,有人才資金技術示范支持。成都市都市農業不只為成都市服務,還要帶動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智慧農業,高新技術,循環農業、現代種業,綠色栽培,有機栽培等技術都需要來成都學習培訓,參觀模仿,起帶動作用。
三是如何使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與基本農田保護相平衡?基本農田非常重要,都市農業發展也需要土地,現實發展中也存在這個問題。
推薦新聞